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海南自贸港将实施“零关税”
进口游艇税收成本或降38%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包兴安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9日

    “‘零关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具体说就是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以‘零关税’为特征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6月8日,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零关税”政策的早期收获就是在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之前,率先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2025年前的重点任务,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有效监管基础上,有序推进开放进程,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形成早期收获,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其中,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
 
    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沈晓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全岛封关以后,除了极少数产品外,其他都没有进口关税了。但是在全岛封关之前,设定了四类物品,通过清单管理免关税。一是生产资料,二是原辅料,三是交通工具,四是岛内居民的消费品。
 
    沈晓明举例说,免关税后,进口游艇税收的成本大概能够降低38%。本来1000万元进口一条游艇,需要缴纳380万元的税,但是如果在海南买一条1000万元的进口游艇,就不需要缴纳380万元的税,比其他地方购买游艇省了380万元。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零关税”制度完全符合市场普遍预期,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政策措施,通过税收政策洼地,降低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成本。
 
    张依群认为,“零关税”制度可以极大提高企业贸易进出港效率,提高贸易自由度和便利性,以贸易物流为纽带带动资本、人才、技术等诸多有利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关键要素聚集,提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整体品质和潜能。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零关税”制度不是简单的税收优惠,而是财税制度的大胆尝试和改革,这是对标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体系的制度创新。
 
    邹加怡表示,等到条件成熟,于2025年实施全岛封关运作之后,会在简并税制的基础上,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的所有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这就是实现“零关税”的最终制度安排。
 
    邹加怡指出,未来要制定“一负三正”四张清单,在制定四张清单时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生态环保和有海南特色的产业,不断夯实海南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也会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来对“一负三正”的清单进行动态调整。总体上要逐步缩短负面清单,不断扩大正面清单,不断释放“零关税”的政策红利。
 
    “‘零关税’制度不仅可以带动贸易、物流、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还可以有效带动产品加工、金融资本、高端人才、康养休闲、技术创新等诸多产业及其相关要素的快速聚集。”张依群表示,按照负面清单管理原则实行非禁即入,立足全面性、现代化、高端化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销售消费集散中心。充分利用海南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端技术产业率先发展,把海南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对外开放窗口,打通国内外产品、服务、技术、人才、资本等流通渠道,发挥对中国经济整体结构调整转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张依群认为,以高流动性、高聚集性、高技术性、高资本化为依托构建海南产业发展新格局,不再是生产、贸易、服务等传统产业的简单复制集聚,而是传统产业的蜕变和升级再造,是集网络、信息、数据等新兴产业和教育科技、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高端产业的融合,做到集聚、创新、再生的良性循环增长。
 
    郭一鸣也认为,“零关税”制度下,旅游业、交通运输、医疗健康产业等领域或将吸引大量的资源进入;同时,可以促进海南形成基于内需市场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提高海南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海南投资力度,在最大限度吸引全球优质资源的同时,让各方力量汇聚海南,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更好发展。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