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注册制及配套改革优化资本市场“出入口”:
年内IPO规模创十年新高 15家公司强制退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吴晓璐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3日

    9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去年以来,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其中,注册制改革是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龙头,信披、退市等制度配套修订,资本市场入口和出口把关进一步优化。
 
    《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2日,年内234家企业IPO募资3087.86亿元,同比增长136.9%,为近十年新高(2011年以来)。其中,注册制下119家企业IPO募资1930.64亿元,占比62.52%。与此同时,年内已有28家企业退市,包括15家强制退和13家重组退。
 
    市场人士表示,注册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了资本市场进出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信披制度、退市制度和交易制度等,引导资源向科技企业、优质企业集中。
 
    IPO规模达3087.86亿元
 
    “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始终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目前亦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历次改革的鲜明特点。”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致力于完善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体系,另一方面是市场化导向,减少不必要的监管约束,提升市场主体运作自主性和便利性。
 
    从入口端来看,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今年以来的IPO规模显著提升。《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2日,年内有234家企业登陆A股,同比增长98.31%,合计首发募资3087.86亿元,同比增长136.9%。其中,注册制下共119家企业(包括21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实现IPO,占比50.85%,合计首发募资1930.64亿元,占比62.52%。
 
    由于科创板和创业板服务科创、创新企业的定位,年内IPO企业的科技和创新含量更高。从行业分类(申万一级)来看,今年以来,电子、医药生物两个行业IPO募资额较高,分别为826.42亿元和395.06亿元,合计1221.48亿元,占年内IPO募资总额的39.56%,接近四成。
 
    “今年以来,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公司成功上市,资本市场资源进一步向优质企业集中。”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夏凡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李湛表示,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由市场来调节供需,审核注册效率提升。能够更有效的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真正实现市场化的优胜劣汰。
 
    已有28家公司退市
 
    从出口端来看,今年以来,退市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9月2日,年内有15家企业被强制退市,其中9家为面值退市,5家为财务退市,1家为规范类退市。另外,截至7月底,年内有13家公司通过出清式重组完成退市。
 
    夏凡捷表示,与注册制发行改革的快速推进相比,退市制度改革以“新老划分、平稳过渡”为原则。“尽管今年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但退市率与成熟资本市场还有较大差距。预计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推进和退市制度改革过渡期的结束,退市制度改革将成为后续改革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李湛认为,主要还是应从制度的完善方面来考虑。从退市制度来看,首要任务需要完善其配套措施,加速退市资源出清。另外,证券市场强调信息披露,也强调市场中介的主体责任。对于新股发行中的违规问题应严惩,完善信披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夏凡捷表示,当前注册制改革已经在科创板、创业板铺开,与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改革、退市制度改革等一起协同推进。这些基础制度的变革,将成为A股慢牛的制度基石。“未来注册制将推广到中小板和主板市场,分阶段稳步实现‘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目标。此外,做市商制度、单次T+0制度等交易制度也在研究,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