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2日
白建宇表示音乐家的野心应该是成为更好的音乐家,而不是赚很多的钱。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白建宇和夫人尹静姬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完美独奏拉威尔钢琴曲
稳固的家庭是白建宇成功的保证
在钢琴生涯中追求完美音乐的白建宇,在生活中同样拥有一个近乎完美的艺术之家。他的夫人尹静姬是韩国著名电影演员,曾参演过300多部故事片,在韩国电影节上获奖60余次。在这对伉俪又一次抵达广州时,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白建宇,而尹静姬则一直安静地陪在丈夫身后,在记者问到他们的家庭时偶尔补充一两句。值得一提的是白建宇为人十分亲和,尽管记者问的很多问题都与音乐无关,但他回答得很耐心,丝毫没有所谓的“艺术家脾气”。
3月20日,星海音乐厅第五次迎来韩国钢琴大师白建宇,他用一场近3小时的超长音乐会将法国印象派作曲大师拉威尔的钢琴独奏作品全集一次过奉献给了广州乐迷。在黑白键上,白建宇尽情地展示钢琴温润的音色,他完美的演绎,实在只可聆听,不可言传。
撰文:本报记者 苏蕾
摄影:本报记者 杜江
演奏画面感十足
从寂静的开场,到火爆的4次返场,白建宇这场音乐会的温度可以说是不断攀升的。19时30分,从拉威尔最早出版的作品《古老的小步舞曲》开始,白建宇就将拉威尔独有的风格——传统与创新音乐色彩的完美融合呈现得淋漓尽致。和其他很多作曲家不同,拉威尔的作品不少都画面感十足,舞台上,只见白建宇一双大手在钢琴上飞舞,有时候速度之快,几乎让人眼花缭乱。
在音乐会的第一时间段,《水之嬉戏》无疑是一大亮点,别出心裁的钢琴音响令人赞叹不已,而之后的共6个乐章的《库普兰之墓》中,白建宇时而带出令人舒畅的流动感,时而演绎出法式的高贵气质,并在结尾处把积蓄已久的激情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赢得热烈掌声。
在音乐会的第二时间段,《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7个段落色彩各异,以超高难度著称的《夜之幽灵》更是令人惊艳,不论波澜起伏的“水之和声”、绘声绘色的恐怖画面,还是戏剧感超强的“幻影”,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到了第三时间段,《为已故公主写的帕凡舞曲》仿佛将人带到了美丽的远古宫廷,充满了法国音乐特有的优雅;而压轴作品《镜子》中,每一乐章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图画,让人不禁叫绝。
琴童家长望有手部特写镜头
前晚,记者发现观众席上有不少家长和琴童,虽然音乐会长得有两次中场休息,但每个人都听得十分投入。在采访中,本土钢琴家罗慧山笑称很佩服当晚的观众们,能有如此的耐心坐足3小时。同时,不论本土几家高校的钢琴教授,还是普通观众,都用“太棒了”、“无懈可击”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其中,更有家长指出,现场音乐会和平时在家听录音最不同的就是能看到大师诠释作品时的手势和指法,真希望现场能有屏幕对大师的手部进行特写,让琴童们在聆听的同时,也有更清晰的视觉观摩。
想用平和的音乐慰问日本民众
广州日报:听说广交邀请您参与他们的下一个音乐季演出,您对其音乐总监余隆身兼中国三大乐团总监的现象怎么看?
白建宇:广州我经常来,每一次观众都很热情,我也很希望明年还能来。余隆的情况在国际上也算正常,譬如跟我合作的巴黎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同时也兼任美国和德国两个乐团的总监。这关键是看本人的领导才能,余隆是很棒的!
广州日报:您平时为人低调,但到了钢琴前,有观众说你如“雄狮般爆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白建宇:音乐的世界是很广博的,它可以表达任何想法、情感、想象,甚至超越现实。当一个人去诠释这样的音乐,他可能会“变身”为另外一个人。但是音乐家必须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才能自由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所以必须一直保持好奇心,并不断开拓视野。同时,音乐也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所以大众也应该尝试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广州日报:我听说您非常关心日本这次的灾难,您如果到日本演出,会用怎样的作品去抚慰那里的人们?
白建宇:是的,日本遭遇了一个巨大的悲剧。我有不少朋友在日本,很担心他们。如果去演出,我肯定不会演奏悲剧性的作品,会尽量选择平和的、让人们的内心感到平静、和谐的作品。
如果为了名利,就不该让孩子学艺术
广州日报:您和太太是很多人羡慕的爱侣典范,你们有什么爱情保鲜的秘诀可以和大家分享?
白建宇(微笑看着身后的太太):在我们看来,爱情很重要,婚姻也很重要。每个人都要有家人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展,家庭也是我获得成功的保证。我想告诉每一个年轻人,婚姻和家庭都是必须的,而家庭更是一种责任,需要夫妻共同努力。
广州日报:您和太太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您没想过婚后让太太息影吗?
白建宇:我100%支持我的妻子,她天生就是要做演员的,只要她说想拍电影,我会第一个支持,也会和她一起去选择剧本。我很高兴,她在婚后也一直继续在拍电影。
广州日报:您对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把金钱看得比较重怎么看?
白建宇:年轻人过分关注金钱是很悲惨的事,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更好的事情值得我们去追求。我们俩都比较随意,觉得钱足够生存就可以了。事实上,人不过就是一日三餐,需要多少钱呢?我们从没有想过通过艺术去致富,而确实有很多天才是因为钱而自毁前途。在我看来,艺术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当你把自己、把爱奉献给它,它也会大方地回报你。
广州日报:您女儿白真希7岁半才开始学小提琴,而现在很多中国家长从三四岁就开始督促孩子学乐器,您怎么看?
白建宇:其实,几岁学并不重要,关键要真的爱乐器。我不希望那些早早让孩子学乐器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年少就成名。如果为了名利,就不该让孩子学艺术。同时,金钱和名声不应该是艺术家心目中的头等大事。此外,我也认识50岁才开始学琴的人,只要喜欢音乐,就应该坚持下去。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舞台上表演,但在家里弹给家人或朋友听,也是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