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建成 两部门发重磅文件力推“流量提升”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简称《计划》)。

 

《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的重点发展任务,标志着我国IPv6发展经过网络就绪、端到端贯通等关键阶段后,正式步入“流量提升”时代。

 

明确两个阶段发展目标

 

《计划》聚焦IPv6流量提升总目标,从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服务性能、主要商业互联网应用IPv6浓度、支持IPv6的终端设备占比等方面提出了量化目标。

 

□到2021年底,预计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超过20%,固定网络IPv6流量规模较2020年底提升20%以上,用户量TOP100的商业互联网应用IPv6浓度超过40%,获得IPv6地址的固定终端占比超过70%。

 

□到2023年底,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超过50%,固定网络IPv6流量规模达到2020年底的3倍以上,用户量TOP100的商业互联网应用IPv6浓度超过70%,获得IPv6地址的固定终端占比超过80%。

 

网络高速很宽,亟需“造车”

 

为什么现阶段要确定规模应用和流量提升的硬指标?记者了解到,因为我国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经建成,规模应用是现阶段耽误不起的工作。

 

“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全部支持IPv6,中国的IPv6发展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近日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IPv6的规模部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积极进展,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经建成。

 

高速很宽,但是路上的汽车还不够多。

 

2017年出台的《推进互联网协议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末我国IPv6用户应达到5亿,占中国网民的50%以上。但实际上,当2020年末,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为4.35亿,约占中国网民的46.27%,并没有完成目标。

 

一个通信行业的专家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表示,“现在IPv6发展面临着和5G一样的‘考题’,要推动更多用户使用IPv6,要让更多的‘车’在‘IPv6高速公路’上跑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IPv6的价值,推动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IPv6和5G一样,都要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发展模式。”这位通信专家表示。

 

以应用带动流量突破

 

针对应用不足的局面,《计划》遵循“以应用带动流量突破”的总体思路,提出4项工作任务:

 

一是深化商业互联网网站和应用IPv6升级改造,推动TOP100商业网站及应用全业务、全功能优先采用IPv6访问,提升IPv6浓度,且完成全部省级行政单位IPv6覆盖。

 

二是拓展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软硬件IPv6升级改造,优先支持IPv6访问。

 

三是完善智慧家庭IPv6产业生态,加快智能家居系统平台、设备产品、应用等IPv6改造;加快完善智慧家庭综合标准体系建设。

 

四是推进IPv6网络及应用创新,鼓励各相关企业加大IPv6分段路由(SRv6)等“IPv6+”网络技术创新力度,开展IPv6网络和应用创新的规模商用。

 

《计划》还要求加快存量终端设备IPv6升级改造。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企业加快对具备条件的存量终端设备,通过固件及系统升级等方式支持IPv6,引导用户开展老旧终端设备替换,逐步实现在网家庭网关、企业网关、家庭无线路由器等终端支持IPv6。

 

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受益

 

一些上市公司已研发了IPv6升级改造的产品。

 

杰赛科技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IPv4和IPv6互通设备是指公司研发的一款IPv4/IPv6互通网关,该产品主要用于实现IPv4和IPv6协议转换。目前该产品已经完成研发。

 

迪普科技表示,公司在金融数据中心、等保安全建设、IPv6升级改造、金融信创、应用交付产品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及市场拓展,拥有大量高端客户及标杆案例。

 

川财证券认为,IPv6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比IPv4有更多优势,产业链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从网络端到端IPv6渗透率看,运营商网络中无论是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IPv6已获得全面支持。预计后续运营商在IPv6改造方面投入景气度仍能维持,而第三方IDC、CDN及云计算基础设施IPv6改造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看好商业企业路由器、交换机、负载均衡、防火墙等IT设备的持续更新换代需求,相关产业链标的有:紫光股份、星网锐捷、深信服等。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