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中央财办重磅发声!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加强反垄断是重要的常态化工作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7日

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

 

8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是仅仅物质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虚;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

 

 

(图片来源:国新网)

 

“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基础上,要继续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件事情办好,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分配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韩文秀说道。

 

韩文秀表示,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这是根本途径。

 

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不搞“杀富济贫”。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的机会。

 

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止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不能等靠要,不能养懒汉。

 

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等调节的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配结构。

 

“第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基础上的,不是强制的,国家税收政策要给予适当激励,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起到改善分配结构的补充作用。”韩文秀强调。

 

同时,韩文秀表示,要充分估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由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整治规范互联网平台的政策是一视同仁的

 

针对市场关注的中国政府反垄断措施,韩文秀表示,反垄断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现在,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大型企业也是越来越多,也可能出现垄断现象。所以,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这是中国政府一项重要的常态化工作,它有利于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韩文秀指出,“当前,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等大型科技企业的监管,防止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探索解决之道。我们坚持规范和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要给资本设置“红绿灯”,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过去发展当中的一些盲目倾向、有害因素加以严格整治,目的是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平台经济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好它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进步、便利人民的生活、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规范,是为了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这对资本市场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韩文秀表示,网络平台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外资企业,还有很多混合所有制企业,整治规范互联网平台的政策一视同仁,针对的是违法违规行为,绝不是针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这一点十分明确。

 

第一,我们一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对自己人既要厚爱、也要严管,为的是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第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实施外商投资法,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做好与市场沟通,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欢迎各国企业和投资者来华兴业,共同分享中国高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