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地方债发行创年内新高 多地启动明年申报工作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1日

日前,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发布2021年10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10月各地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6144亿元,创下年内新高。随着全年地方债发行工作接近尾声,各地纷纷加快新增专项债发行步伐,提前启动2022年专项债申报工作。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加快专项债发行速度,既响应了财政部在11月底尽量发行完新增专项债额度的要求,也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周期性风险预留政策工具。同时,通过提前做好地方优质项目的储备和申报,能够提高后续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在2022年尽早形成实务工作量。

 

地方债“赶进度”

 

10月发行创年内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各地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6144亿元,包括一般债券734亿元,专项债券5410亿元。1~10月,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6624亿元,包括一般债券7552亿元,专项债券27578亿元以及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结转额度1494亿元。记者梳理发现,10月新增地方债规模与新增专项债规模均创下年内新高。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10月是四季度专项债的发行高峰,从10~12月22省市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规模看,10月计划规模较大,后续两个月逐渐回落。而财政部对新增专项债尽量在11月底发行完毕的要求,也使得各省份需调整专项债发行计划“赶进度”。此外,专项债从发行到见效存在一定时滞,尽早加快发行可以为财政发力应对可能风险预留时间和空间。

 

财政部已在近日明确,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根据记者测算,若要实现今年预算安排的新增地方债限额36500亿元,则11月底需发行新增专项债8922亿元。若要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已下达新增地方债限额34676亿元,则11月底需发行新增专项债7098亿元。

 

中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岳认为,截至10月末,共有21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披露了11~12月地方债发行计划,合计规模5999亿元,其中11月计划发行5010亿元。考虑到年内剩余待发新增专项债额度和财政部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的要求,预计11月地方债实际发行规模仍会明显超出发行计划,发行量或达到6900亿元左右,或有小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留至12月发行。

 

多地明确

 

专项债负面清单

 

随着全年地方债发行工作接近尾声,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在近期已向各地下达《关于申报2022年新增政府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四川、陕西、福建、河北、山西等多地均开始启动2022年专项债资金需求申报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保持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2022年专项债券资金将继续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

 

虽然2022年专项债资金投向较2021年无明显改变,但多地都明确将严禁申报负面清单类项目,主要包括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房地产等其他项目。记者还了解到,财政部、发改委已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

 

今年9月,财政部曾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563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将认真研究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管理,细化禁止投向领域范围,强化债务高风险地区专项债券资金投向的约束性管理规定,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多地财政部门还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提到,积极争取更多债券项目资金快申报、快落地,确保2022年能够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伍超明对此表示,通过加快专项债发行速度,可以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周期性风险预留政策工具。同时,尽早加快部署地方优质项目的储备,可以提高后续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

 

中信证券宏观团队认为,2022年保持对经济的适度支持更多需要靠财政政策发力。预计2022年财政将小幅增加赤字,但赤字率将回归至3%。在房地产市场景气下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要维持地方财力平衡稳定,并且用更多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防范隐性债务风险,有必要继续按照历史增量规模去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预计新增专项债规模将继续扩大至4万亿元以上。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