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保监会最新公布的今年前4个月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显示,长期位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第一的友邦保险,已让出榜首宝座,取代其地位的是近期凭借团险和银保业务迅猛发展的中意人寿。分析认为,变幻不定的英国保诚对友邦保险的收购进程,显然成为友邦在华业绩滑坡的主要负面因素。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友邦保险全国保费收入为25.79亿元,而中意人寿则高达34.21亿元,中意和友邦分列国内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前两名。然而,2009年友邦排名国内外资公司第一名,保费收入为80.41亿元,作为第二名的中意仅44.99亿元。在北京市场,今年前4个月中意北分保费收入21.47亿元,光大永明北分为6.56亿元,友邦北京公司仅排名第三,保费为5.41亿元。
一年多来,围绕友邦保险股权问题的“绯闻”不断。作为在1992年率先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AIA)在国内众多外资寿险公司中,保费收入长期稳居第一。金融危机爆发后,濒临破产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接受美国政府援助总额达1800多亿美元,为了偿还政府债务,AIG从2009年初就开始推动旗下子公司友邦上市融资,后来又转为出售友邦股权。今年2月,英国保诚集团与AIG达成协议,以3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友邦保险。
尽管保诚与AIG达成协议,收购工作的进展却并不顺利。为了筹措足够的收购资金,英国保诚原定于5月初在香港、新加坡两地挂牌上市,但英国金融监管机构因为担心保诚在迅速扩张后资本匮乏,一度叫停了上市计划。之后,保诚降低了交易中需支付的现金比例,并获英国金管局支持,终于在5月底上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