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外资保险之痒 股东“甩卖”股权高管频繁更迭

来源:保险文化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8日

  上海陆家嘴一直是外资保险公司云集之地,而如今,他们却处于压缩经营成本的考虑,正陆续从这里撤离……

  中国经济的超速增长以及人口基数给了外资保险巨头们相当的想象空间,于是从2002年起,越来越多的国际保险巨头开始着力发展中国市场,2005年,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曾达到8.9%,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极度扩张一度被认为“狼来了”。

  然而,无论保险巨头们的身世多么显赫,却没有在中国市场上诞生恒星,而是流星一般,在2005年闪耀出瞬间光芒后就开始滑落。有咨询公司发布《2009—2010年度中国人身保险市场调研城市总报告》称,成立已满7年的8家外资公司中,仅有友邦保险、中宏人寿和太平洋(601099,股吧)安泰3家实现盈利,普华永道的数据则显示,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下滑到3%—5%之间。

  股东“甩卖”股权 高管频繁更迭

  对于外资保险公司来说,中国保险市场宛如一个黑洞,只见投入,而且似乎是无尽的投入,这考验着资本家们钱袋的深度,也煎熬着保险巨头们的耐心。尽管有的公司依旧高调表示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但从近期频频上演的股权更迭,我们已经能看出许多股东已经没有耐心等待“春暖花开”了。

 去年9月8日,合资寿险公司恒康天安“跨国婚姻”宣告结束,其中外资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抽身而出,将所持有50%股权转让给4家中资机构,恒康天安由此成为第一家由合资变为中资的保险公司;同样在去年,加拿大永明金融和广大集团宣布对旗下光大永明所持股份将从50%降为20%,这使得光大永明实际上转为中资公司;去年年底,ING与建设银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中持有的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50%的股权出售给建行;建行接盘太平洋安泰后不久,中国保监会批复中美大都会人寿 中方股东首都机场将其持有的一半股份悉数转让给联泰大都会人寿中方股东上海联合投资集团,由此,中美大都会人寿与联泰大都会人寿的关系瞬间从“同父异母”变为“同父同母”;日前,北京银行 以自有资金6.8亿收购首创集团持有的首创安泰公司50%股权,中银保险也从恒安标准人寿的外资股东英国标准人寿手中接手了25%的股权,恒安标准将彻底变成中资保险公司。

外方股东

中方股东

合资公司

出售股权情况

接盘方

美国纽约人寿

海尔集团

海尔纽约人寿

出售50%,完全退出
(待证实)

海尔集团
(待证实)

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

天安保险

恒康天安人寿

出售50%,完全退出

领锐资产管理等4家中资公司

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

光大集团

光大永明人寿

出售30%,保留20%

光大集团

英国标准人寿

天津泰达

恒安标准人寿

出售25%,保留25%

中国银行

荷兰ING集团

中国太保

太平洋安泰人寿

出售50%,完全退出

建设银行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

交通银行

交银康联人寿

计划出售20%左右,保留20%多

交通银行

  图一:近期外资保险公司股东变更情况表

  与股权更迭同步发生的是外资高管的大面积更迭。首先是2009年2月,到任不满三年的首创安泰总经理董宏良辞去职务,由来自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张剑锋接任;接着,瑞泰人寿外资股东委派的总经理丁瑞德于2009年6月悄然离任,瑞泰的第四位总经理由洪令德担任;此外,急于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友邦保险也出现了掌门人更迭:2009年8月下旬,蔡强正式接任友邦保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中国市场:值得长期投入

  尽管股权和高管的更迭让人们为外资保险公司担忧,但是仍然没有人敢小瞧外资公司的爆发力,尽管“亏损”和“市场份额不够乐观”逐渐困扰着外资保险公司,但这仍然不会降低他们继续挖掘中国市场的信心,相反他们更加确定了中国业务的重要性。

  去年5月,当众多保险公司因为市场的缩水而苦恼的时候,中德安联却在山东开设了第八家省级分公司。中德安联首席执行官柏思安在山东分公司的开业庆典上表示,“我们扩大低于范围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我们必定会在这个市场上继续扩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新一轮的“增资潮”也在外资保险公司中掀起:中意人寿由19亿增至27亿元;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由2亿增至3亿;首创安泰人寿由6亿增至7亿;海尔纽约人寿由6.4亿元增至8亿元;信诚人寿由18.2亿元增至19.8亿元。关于增资,各外资险企给出的一致说法是:“进一步拓展全国业务的需要。”

  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并不无道理,多数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已有5—7年,此时加大资金投入,配合新保险法对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等多元化投资渠道的放行,将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

  外来“和尚”念不好经?

  外资保险公司水土不服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由于先天原因,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的代理人网络远不如中资保险公司健全,仅仅依赖银行等渠道追求规模扩张策略,给外资保险公司带来了逾盈利周期不盈利的尴尬;合资寿险公司效益不如预期、中外方股东存在理念分歧,中外“问题婚姻”酿就外资险企之痒;内资保险公司快速成长,也将外资保险公司步步逼退。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经历 “水土不服”之后,外资保险公司调整发展策略,将追求利润增长作为主要目标的时候,需要平衡内含价值与首年亏损率、规模与盈利的相互制衡关系,进而思考如何解决偿付能力压力、市场创新压力和内部运行压力的问题。

 

 

年份

原保费收入(万元)

2007年

3957952.40

2008年

3609979.28

2009年

4262650.50

    图二:外资保险公司2007—2009年保费收入情况

 

中德安联

年份

原保费收入(万元)

2007年

300058.40

2008年

241152.26

2009年

176377.31

 

首创安泰

2007年

125686.20

2008年

182214.88

2009年

86584.73

 

联泰大都会

2007年

208557.43

2008年

131086.59

2009年

86584.73

招商信诺

2007年

239756.94

2008年

156189.91

2009年

84837.02

中保康联

2007年

29580.57

2008年

15422.65

2009 年

8401.72

恒安标准

2007年

139869.12

2008年

203603.59

2009年

145298.01

  图三:部分外资保险公司2007—2009年原保费收入情况表


 

图四:百度数据研究中心2009年保险年度报告显示,中资保险公司关注度高达91.05%,而外资保险公司仅为8.95%


 

图五: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关注排行榜,中英人寿以16.65%的关注度位列第一,随后是信诚人寿和中意人寿等公司。


分享:

来源:保险文化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