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保险三巨头2010投资“求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邓雄鹰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截至3月30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大保险集团年报悉数登场。

    2010年,由于保费收入的上升,三家公司的投资资产均出现大幅上涨。国寿、太保、平安的投资资产分别达到1.34万亿、4333.85亿元和7629.53亿元,总投资收益分别达到682.8亿元、209.02亿元和292.72亿元,仅平安较2009年出现下降。

    不过,2010年动荡的资本市场仍拖累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从公开的数据来看,人寿、太保和平安保险业务2010年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11%、5.3%和4.9%,分别较2009年末下降0.67%、1%和1.5%,保险公司投资策略日渐谨慎。

    看不见的收益

    经历了2009年的牛市,在2010年熊市中,三公司总投资收益率不约而同出现下降。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总投资收益率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投资收益,尚有部分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未能计入。

    广发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曹恒乾认为,总投资收益率没有包含未实现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其中部分数据年报并未显示,无法估计这部分数据的影响,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类似于基金净值增长的情况。

    事实上,由于2010年资本市场的波动,保险公司在2010年纷纷调整投资策略。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加大了固定收益的比例,例如太保和平安固定收益类投资占其投资资产比例分别从2009年的74.4%、76%增加到79.5%、77.8%。

    2010年,中国国寿下调债券、股票等多个投资资产占比,但定期存款比例劲增3.62个百分点至33.05%。

    同样亲睐存款的还有一向表现更为积极进取的平安。平安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总投资比例为77.8%,较2009年76%占比增加仅1.8个百分点,仅定期存款类投资一项,便增加了2个百分点。同期权益类投资则下降1个百分点至9.8%。

    国寿认为,之所以加大定期存款占比,是受益央行加息,协议存款利率不断提高,而随着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较旺盛,公司的协议存款预计将有可观的收益率。

    年报显示,国寿定期存款和货币资金利息同比增长51.4%,远远高于其整体投资收益增幅。

    在3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副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透露,如今协议存款利率超过5.5%,有的银行甚至达到5.7%,对保险资金非常有吸引力,因此三季度卖出了部分债券并加大了协议存款配置。

    相对于国寿和平安,投资向来较为稳健谨慎的太保却看好债券收益,定期存款占比仅增加1个百分点,债券投资占比则增加了3.71个百分点,持有至到期投资较上年末增长50.4%。

    针对2011年的投资情况,国寿和太保在业绩发布会上均表示,资产配置在大的结构方面保持稳定,固定收益类投资将稳定在80%左右。权益投资在目前市场波动非常大的情况下,采取灵活谨慎的策略。

     青睐银行股 

    谨慎情绪同样蔓延到权益类市场,三大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占比均出现下调。盘点2010年保险重仓股会发现,金融股等权重股受到保险机构欢迎。

    三家公司2010年年报和半年报显示,2010年下半年以来,保险公司风格集体走向谨慎保守,大量配置银行保险等权重股,尤其银行股成为保险公司最爱。

    太保重仓股配置偏爱金融股。2010年末中国太保前十大重仓股中,六只股票为金融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5只银行股初期投入累计达56.81亿元。除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等三大重仓股外,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两只皆为2010年下半年新增重仓股。

    在国寿十大重仓股中,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5只银行股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初期投资累计达202.73亿元。对比2010年半年报,下半年国寿用农业银行替换掉大秦铁路。

    相较而言,中国平安则明显减少了金融股的投资力度,投资方向更显多样和积极。

    2010年下半年,平安用农业银行、中国一重、南方航空和大秦铁路四只股票代替了2010年中期重仓的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南玻A和汇丰控股,目前共有4只银行股重仓在手,较2010年中期减少了两家。不过,该公司谋求收购深发展,2010年投入已达257.49亿元。

    平安权益投资较另外两家更加保守,权益投资占比从2009年10.8%降到了2010年末的9.8%,低于国寿和太保的14.66%和11.9%。

    陈德贤认为,2011年市场有一些机会,例如债券市场利率从去年开始一直下行,收益率比较有吸引力,部分股票估值较低,也为今年的保险资金配置提供了一些机会。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