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郑岚予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泛华董事长胡义南将2011年定为整理之年,转让大童是否只是其所言的“既是情非得已,也属情理之中”?
国内保险中介机构迎来“洋股东”。3月26日,泛华保险服务集团(CISG:Nasdaq,下称泛华)宣布,将所持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下称大童)55%的股权,以4.18亿元悉数转让给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下称华平),这将是外资收购国内保险中介股权第一案。
时代周报记者从泛华集团和大童同时获悉,3月25日,交易双方完成了全部股权交割手续,泛华集团彻底退出,获得总对价4.18亿元人民币。继泛华三年前登陆纳斯达克后,大童将有望成为第二家实现IPO的国内保险中介。就在上市前夕,全球知名私募基金华平悄然“潜伏”其中,静待“丰收”。由于诸多风投的力挺,保险中介在未来数年内或将迎来上市密集期。
消息一出,犹如重磅炸弹,众说纷纭。有消息称,泛华的投资已不足以支撑大童的快速发展,需要引入新的资本方,其实力需能支撑未来大童保险上市的各项准备。大童亦希望2013年上市,此举是为了理顺股权关系,为上市清障。目前大童的一些销售精英已领取了公司股权价值证,在未来大童公司上市时,这些员工将可以以“2∶1”的比例换到该公司的原始股权。而泛华相关人士则称,此次出售大童股权,是为了简化集团的管控结构,集中资源投放,避免内部潜在冲突。
出售大童缘由
1998年,泛华以自有资金数千万元涉及保险中介行业时,公司成立后经历了连续六年的亏损,短短三年就将数千万自有资金消耗殆尽,一度在生死边缘徘徊,有人戏称泛华是“有九条命的猫”。直到2003年,国内保险中介监管政策开始市场化才有根本性的转变。在国泰财富、鼎晖投资等资本的支持下,泛华重金投入建立全国统一的后援平台,据悉其中仅仅是在IT方面的投资就达到4000万美元。
2008年9月17日,泛华投资2.2亿元人民币获得大童55%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该投资是中国保险中介市场最大的一笔资金投入。大童于2008年8月1日在北京成立,是国内首家全国性保险专业销售机构,由新华人寿原副总裁林克屏创立。其前身是2008年9月成立的北京大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大童),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北京泛华大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资设立。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大童已基本实现了盈利,过去两年多借助泛华力量快速发展的大童亦希望像泛华那样登陆资本市场。但泛华的控股无疑为其制造了与“控股股东形成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诸多法律障碍。大童亦在寻找合适的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改工作,华平成为大童引入的目标。在股改结束后,大童还将进行增资,将资本金增加到1亿元。早在今年2月份,时代周报记者就获悉泛华已将出售大童事宜提上日程。泛华董事长胡义南曾在泛华2011年战略研讨会议上将该年定义为泛华“整理之年”。
泛华一知情人士为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泛华旗下的8大营业集团里,同属于寿险代理业务的分别有泛华寿险营业集团和大童集团。虽然大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文化不同、品牌不一、背景不一的情况存在潜在冲突。虽然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容量很大,但保险中介的整体市场份额不足5%,在寿险领域所占份额更低,寿险中介之间正面竞争的机会很小。“但是在很多省份,同一个市场上出现了泛华体系的寿险代理有两个最大的整合者出现的情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出售大童不失为明智之举”,泛华当初的2.2亿元现在几乎翻了一番。以泛华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保险中介的健康快速发展,将会更好地促进保险中介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促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推动国内保险业产销分离的进程。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