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黄冠雄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4日
“陡水听渔歌,齐云闻茶香;梦里的水乡,归去的方向;何以解乡愁,唯有那犹江……”一首曲调悠扬的歌曲唱出了赣南“后花园”上犹这方净土的美丽景色和美好生活。
“绿水青山”打通“金山银山”,已经成为上犹县绿色发展名副其实的“金引擎”。而“金引擎”高速运转的背后,离不开动力供给来源——绿色信贷的支持。近年来,农发行上犹县支行坚守政策性银行支持绿色发展的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服务力度,擦亮“绿色银行”金字招牌,在推动上犹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绿色贷款余额7.24亿元,占上犹县全县绿色贷款总额比重高达67.04%。
“小河道”改善“大环境”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将“美丽江西”作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奋斗目标之一,将“打造高标准生态”作为贯彻“五个高”工作要求之一,将“一流的生态环境”作为实现“五个一流”工作标准之一。近年来,该行在助力上犹县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该县河岸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工程不断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发放该县首笔长江大保护绿色贷款3.4亿元,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增彩添绿。
初夏清晨,家住上犹县城的市民江林在上犹仙人湖畔晨练,眼前呈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水鸟在水面上嬉戏低飞,不时在岸边的游步道石栏杆上落脚休憩,发出清脆鸣叫;霞光从高处倾泻下来,把碧绿的湖水染上耀眼的金色波光,与两岸的高楼和树木倒影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仙人湖、英稍片区沿岸环境提升工程项目不仅是对水环境进行治理,还会配套建设大面积公园绿地,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并对沿岸居民点农贸市场、垃圾处理点进行提升改造,严控污染排放源,保护上犹人民的母亲河。”负责该项目的上犹县犹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在了解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下达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后,该行迅速行动,通过“四融一体”帮扶机制,打通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现金流不足、还款来源单一等难点、堵点,并成功争取项目资本金7000万元提前存入农发行专户监管,确保了绿色贷款早投放、早见效。
经过多年来的综合治理,上犹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该县陆续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鄱阳湖水利建设先进县”等一批绿色发展金子招牌。上犹江连续两年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II类及以上,稳居全省前列、全市首位,赣州市主城区近300万人口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美”撬动“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绿水青山中“寻宝”,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抓手。对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近年来,农发行上犹县支行牢固树立绿色创新发展、金融提质增效的鲜明工作导向,立足于该县自然禀赋,提供“一揽子”“接地气”金融产品,成功摸索出了一条农发行支持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十年来,该行通过投贷结合的方式累计提供项目资金9.04亿元,源源不断助力上犹县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幸福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推动该县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时针拨回到十年前,“一到夜里,大家就窝在家里看电视、数星星,静得可怕。”“道路不通,只能一周划船出去集市买一次菜。”这是南河湖沿线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南河湖湖畔,山水依旧,“一湖两岸”却旧貌换新颜,湖中碧波荡漾,两岸青山绵延,岸上游客络绎不绝……南河湖及其沿岸摇身一变,成了环境美、生态好、文化浓的旅游佳地,成为百姓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也成了百姓致富增收的福地。
“我在家附近开了个农家乐,去南河湖交通方便了、渔民上岸了,南河湖也变美了,人气旺了,我们农民的腰包自然也就鼓了。”家住南河村的脱贫户王金林感叹道。通过修建14.2公里长的高标准沿湖公路和自行车赛道,对沿线建筑进行景区化改造,南河湖及其沿岸焕然一新,吸引了不少周边省市的游客,催生了不少诸如景观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兴产业,村民收入随之提高了不少。
“上犹县正在打造大湾区生态休闲度假后花园,着力开发深度旅游产业,让游客在上犹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该县文广新旅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据统计,在农发行政策性贷款、重点建设基金的支持下,上犹县陆续建成包含阳明湖、南河湖、筑峰顶等知名景点在内的各景点共36处,构成了“一核两翼多点”的旅游发展格局。不仅如此,业态丰富的旅游产业还吸引了百万联盟钓鱼拉力赛、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区域马拉松联赛等10余项国内重大赛事活动纷纷落户。据统计,十年来,该县平均每年可接待游客70万多人次,实现赛事运营、餐饮服务、酒店住宿等各类经济收入达6亿多元。
优环境、兴产业、促发展、惠民生。借助信贷的“杠杆”作用,包括天沐温泉、润达实业集团、众合康养、犹江绿月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文旅企业前来投资,已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40亿元。依托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管齐下”,该县“春采茶赏花、夏嬉水漂流、秋赏枫露营、冬垂钓温泉”的四季分明的旅游产品体系已初步形成,三产融合之路得到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的“幸福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大厂房”助力“大发展”
工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发展的支撑。近年来,农发行上犹县支行紧扣地方发展规划,服务当地“同城发展,绿色赶超”战略,累计发放标准厂房贷款5亿元,支持该县新建一批标准高、功能齐、污染小的工业厂房,充分发挥“筑巢引凤”的效果,助力该县调优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推动生态工业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盛夏时节,走进上犹县黄埠工业园,放眼望去,只见一条条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标准厂房整齐排列……现代化的定制标准厂房内,入驻企业项目在加紧施工布置,投产企业正在赶制生产订单,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上犹县工信局有关同志介绍,该县积极发展以物理加工为主的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该产业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生产工艺属物理加工,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的总体要求,而标准化厂房作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打造园区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对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得知该县发展生态工业底子薄、配套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短板的情况后,该行积极运用新的信贷支持模式,将厂房租售收益纳入项目第一还款来源,推动构建了“市场运作、银行牵线、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循环,解决了项目融资难题。2019年,成功发放了该县首笔标准厂房项目贷款4亿元。2021年,该行继续巩固政策性厂房贷款主办银行地位,积极发挥“四个一”提速办贷创新模式优势,从调查到审批,仅用时1个月时间,再获批贷款2.4亿元,并成功发放标准厂房(二期)项目贷款1亿元。
“工业园南区标准厂房一、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大部分定制化标准厂房已陆续建成,企业加快入驻,园区占地总面积、员工总数目前实现'双破万’,园区还获评省级绿色园区。”上犹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苏峰介绍道。短短几年时间,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拔地而起,23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纷至沓来,首位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级以上深加工产品体量提升至85%,规上工业总量迈上“百亿台阶”,被江西省政府列为全省60个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青山绿水间,生态工业脊梁加速挺起……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