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故事 >> 正文内容

有钱人咋过了保障房审批关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李光东

    如果不是对保障房终审结果进行公示,如果不是网民围观质疑,如果不是有关部门能够积极回应进而调查,一些身居“豪宅”、拥有上百万资产的有钱人们,就会住上原本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保障房。

    今年1月以来,深圳已查出45例保障房申请造假者。在日前举行的行政处罚听证会上,就3名申请人涉嫌提供虚假信息进行公开听证,处以5000元罚款、三年内不予受理住房保障申请等处罚。从总体上看,这一事件也恰恰表明了保障房公示的重要,表明了职能部门的履责,也表明了网络监督是管用的。

    但我们还是不禁要问问,为什么这些有钱人,能够轻松过了审批关?

    从公布的第二批涉嫌作假的25名保障房申请人的情况看,如果审批关口的公务人员能够履行责任,弄清真假应是不难的,而且保障房制度原本就赋予了他们必须辨明真假的责任。有11人曾有买房记录或有私房宅基地,有18人家庭资产超过32万元的限额,其中又有4个申请人的资产在100万元以上。这些情况,询问其本人当然得不到正确答案,但只要到房管所、银行等有关单位和街坊邻居那里跑一趟,就能查出个子丑寅卯来。

    深层原因或许不在于把关人员的懒惰,更可能是申请人通过金钱利益、人情关系等进行深度勾兑,结果便使把关人员弃守了心中的防线,打开了制度的堤坝。尽管目前没有实际调查,不宜胡乱猜想,但潜规则在多个领域的畅通无阻,往往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深层次根源。

    事后的严厉处罚,不能止于让那些想占便宜的有钱人收手,更重要的在于把关人员的严肃把关,不受诱惑,秉公办事。这第一关把严了,才能节约行政成本,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李光东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