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一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理财一周报记者/陈金艳
初见张涛是在其位于麦德龙的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他,讲话慢条斯理,手机、QQ一刻不闲。从外表看,很难将这位1984年出生的同辈,与掌管着年销售千万元的喜团网CEO画上等号。
但就是这位不足30岁的年轻人,在大家削尖脑袋想获得一张大学文凭时,选择放弃上大学,拿着600元现金,从老家内蒙古呼和浩特进沪打工,从发传单开始,到成为拥有7家地产连锁店以及当前的喜团网的CEO,他仅花了10年时间,便在上海滩站稳脚跟,并扬言要在未来将喜团网打造成最大的团购平台,5年内实现上市。
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的团购网站已超过2000家,团购网站月访问人数超过6000万人,有1/3的网民参加过团购。同时据《2010年国内团购网站秋季不完全统计报告》显示,去年11月份仅抽样观察的44家主流团购网站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销售金额总计已突破1.3亿元。由此可见,团购网在体现高营业额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竞争。
在当前团购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及同质性极强的行业状态下,如何突破瓶颈走出自己特色并实现高速发展,成为摆在张涛面前的难题。
但对于这一切,张涛始终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未来10年团购网将改变以往的电子商务模式,市场中将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13.440.75%]”,他也立志成为马云般的人物,打造一个媲美阿里巴巴的平台。
怀揣600元闯上海滩
借高利贷办房产中介
理财一周报:您是哪一年到上海的?
张涛:我来上海有9年多了,大概是2002年来的。
理财一周报:您是呼和浩特人,怎么不选择在北方创业[17.193.62%股吧],反而选择与你生活习惯相差甚远的上海?
张涛:上学的时候,我是住宿舍的,那时候年轻,我们都有很多梦想,当时很多人都打算上大学,而我选择就业。
记得最初来上海的时候,身上只有600元。我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帮一个保健品公司发传单,一个月400元,那时候是2003年,这个工资在上海算是很低的,幸好公司包吃包住。
不过很幸运,有一次不知道是缺人还是什么情况,在偶然的机会下老板让我去送货。在送货时,我就想,既然可以和客户面对面,为何不向他推销我们的其他产品呢?其实在当时没有快递员会去帮公司推销产品,因为他们的任务只是将货物送达。但就是我这一“好事”的举动,居然为公司增加了销售额,这不仅让老板很高兴,也让我很有成就感,也因此,我的工种从发传单改为快递员。
理财一周报:这个工作干了多久?
张涛:干了有1年多吧,2004年后便转行去做了房地产中介。
理财一周报:快递工作虽然赚得不多,但至少稳定,怎么会想到做房地产中介的?
张涛:当时想做地产中介也是机缘巧合。当时我们老板买了一套房,买完后回来抱怨说:“一个星期给人家赚了6000元。”我当时还纳闷,谁能在一个星期赚6000元,这是什么工作?后来了解到,原来是老板支付的买房中介费。一星期6000元和我一个月400元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慢慢关注房地产。
理财一周报:正如您刚才说的,您一个月才400元,怎么开房地产中介?当时一个门面一年的租金也不菲。
张涛:当时开一家房地产中介的成本在10多万元,靠我积攒下的薪水肯定不够,所以回老家借了高利贷。不过很幸运,第一个月就全部还掉了。
理财一周报:在2005年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还没有完全起来,您怎么做到在一个月内将高利贷全部还清?
张涛:当时出了一个政策,好像是要征收5.5%的营业税,正是这个政策救了我。在政策出台前的一个星期,我几乎抓住了所有的客户,因为当时大家都以为房价要跌,所以有房子的业主开始降价卖房,而那些有刚性需求的,马上接手,人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所以我很快又准备开第二家分店。
但是烦恼也随之而来。租给我房子的是个二房东,由于他资金链断裂,我不仅损失了租房的钱,连房子也没租到。但幸好,那人也没逃,他也不是存心想骗我钱。我记得当时天天追着他要钱,最后他被我烦透了,说想办法还我钱。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钱,而是想租他的房子,最终目的达成,第二家分店也顺利开了起来。
我记得第一家分店是在古美,后来我在那连续开了7家分店,那一带几乎都被我们垄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