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一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黄金、石油阶段性回调风险下,仍可保障投资者绝对收益
理财一周报记者/陆斯嘉
近期发布的《2011中国理财市场报告》指出,2011年国内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一大主要原因是CPI的高企。
回顾2010年102家商业银行发行的10591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排名前3位的银行依次是恒生银行[123.70-1.51%]、兴业银行、渣打银行。外资银行占两席。
相对于国内的大行,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常给人高收益、高风险、产品结构复杂的印象。
理财一周报近期采访了法兴银行个人银行部高级副总裁、投资及个贷产品策略部总经理吴蔚,解读外资银行产品设计思路、挂钩标的的选择和风控机制的设立。
通过期权、掉期方式
无论行情涨跌均有收益
理财一周报:今年什么题材有前景?
吴蔚: “‘十二五’规划”相关题材受经济发展和政策促进今年会有成长动力。产品开发时,会有选择地做一些股票挂钩型的产品。同时,可以抵御通胀的投资品种,如大宗商品、农产品、贵金属等依然具有成长空间,值得关注。
理财一周报:产品设计如何抵御CPI高企?
吴蔚:从技术层面讲,在做理财产品挂钩时,首先选择板块,再根据不同时点通过结构调整提高收益。
例如2010年黄金、石油价格还没那么高,但预期上涨时,产品结构就以看涨为主,在到期保本的基础上,以一定的参与率分享黄金、石油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但目前标的物的价格已相对较高,加之国际地缘局势和日本核事件,石油再次快速冲击历史高点,短期内为防范一定的阶段性回调的风险, 可以在产品设计时加入一些“区间波动”的结构。也就是说如果石油在某段预设的区间范围内波动,投资者也可获得正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