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吴定富全面阐释保险业四大转型方向

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8日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今日在中国保险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新发展理念,推进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对保险业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行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是新起点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吴定富表示,近年来,保险业坚持将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抓住发展保障型业务、服务民生这条主线,取得了良好成效。2009年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应收保费率、寿险期交业务占新单业务的比例以及退保率均达到三年来的最好水平。从业务结构来看,一些内含价值较高的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产品得到较好发展,一些关系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业务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从渠道结构来看,直销和个人代理、机构代理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善,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型销售模式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不同渠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从区域结构来看,一方面,中西部保险市场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各区域保险市场发展的协调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地方法人机构逐步增加,改变了过去法人机构地区集中的状况,促进区域保险市场的发展。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保险业更加注重统筹行业发展与风险防范,在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从机制制度上加强对保险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一方面,根据风险发生和传递特点,建立完善包括跟踪研究、预警监测、应急处置、信息披露以及季度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另一方面,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跨境传递、非正常集中退保、偿付能力不达标、保险资金运用、公司管理和内控不到位等风险,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措施。经过全行业努力,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保险市场实现了安全稳定运行。

  但他同时指出,尽管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对保险业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需要全行业在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发展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刻转变,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保险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

  吴定富表示,对保险业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任务,促进行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他进一步指出保险业四大转型方向:

  第一,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内涵式增长就是转变过去外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通过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差异化竞争转变。竞争手段同质化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表面上看是公司经营管理问题,实质上是行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随着保险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这种依靠营销层面的价格竞争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拓展竞争领域、提升竞争层次、丰富竞争内容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保险资源是保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行业不重视诚信、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造成保险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使行业形象和发展能力受到严重损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必须高度重视保险资源的培育、保护、开发和利用。要倍加珍惜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保险意识和消费需求,通过诚信、优质和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把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要加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着力解决好销售误导、无理拖赔拒赔等问题,推进保单通俗化、条款公平化,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第四,促进行业加快提升综合协调发展能力。这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具体就是要加快提升“五个能力”。 一是增强创新能力。二是增强识别和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能力。三是增强盈利能力。四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吴定富强调,当前保险业已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的关系。

  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是保险业务的两个组成部分,是推动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于保险经营而言,承保业务是主业,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生存的基础,是保险行业价值的集中体现;而投资业务是实现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保险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业内和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承保亏损、投资盈利是保险经营的国际惯例,我国保险业也不例外。这种观点与保险基本原理背道而驰,忽视了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精算原则为基础的,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通过提升风险管理技术、合理厘定保险费率、改善经营管理来实现承保业务的盈利。如果片面追求发展投资业务,忽视承保业务的质量和效益,不仅会加大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而且会造成公司及行业发展稳定性差,不能有效抵御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二是处理好城市保险市场与农村保险市场的关系。

  近年来,保险业逐步加强了对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与服务,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及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但总体而言,目前城乡保险市场发展还不平衡,广大的农村保险市场还是保险服务的薄弱环节。与城市保险市场相比,农村市场存在产品针对性不强、销售方式单一、服务网络不健全等问题,部分公司甚至简单地将城市保险市场的做法照搬到农村市场,制约了保险对农村居民的保障能力。加快调整城乡结构,推进“三农”保险发展,是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健全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促进城市保险市场与农村保险市场发展良性互动,形成城乡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处理好保障型产品和理财型产品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的产品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理财型产品比例过高,风险保障型的产品比例很小,不仅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也影响到保险业保障功能的发挥。当前加快结构调整关键是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紧紧围绕保险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根据不同消费阶层、不同区域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现实情况,在有针对性地发展理财型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保障型、期交型等内含价值较高的业务。尤其是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时,保险业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四是处理好大型保险公司与中小保险公司的关系。

  保险市场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使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型保险公司经过改制上市等途径已基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而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则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公司治理、业务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既要继续发挥大公司的市场引领作用,又要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健康发展。鼓励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加强人才、制度、内控、信息化等方面建设,走专业化道路,开发满足人民群众真实保险需求的产品,发展不求快但要好,不求大但要强,最终实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

分享:

来源:网易财经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