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关于“涉水险”供求现状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张学美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8日

  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暴雨频繁,涉及车险的暴雨灾害保险报案数不断上升,损失赔付金额高达数亿元。当前,国内保险市场上,车主对“涉水险”的了解还很匮乏,购买“涉水险”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这导致当事故发生时,车主面临很大的损失。

  “涉水险”(或称“汽车损失保险”和“发动机特别损失险”,各个保险公司叫法不一样,但本质一致)是与暴雨事件有着最直接赔偿关系的一种新衍生的险种。如果车主为发动机购买了“涉水险”,那么保险车辆在积水路面涉水行驶或被水淹后致使发动机损坏,可给予赔偿。但是如果被水淹后,车主还强行启动发动机而造成了损害,那么保险公司将不予以赔偿。

  “涉水险”主要适用于:1、在遭受暴雨、洪水的当时,保险机动车被水淹及排气筒或进气管,驾驶人继续启动机动车或利用惯性启动机动车;2、遭受暴雨、洪水后,未经必要处理而启动机动车。在这两种情况下,要获得相应的赔偿就必须购买涉水险。

  车损险保障的范围虽然广泛,但有的保险公司规定,发动机的保险需要额外投保“发动机特别损失险”。如中国人保、太平洋 产险、阳光财险等公司则要求水浸车如发动机损失需要赔付,车辆必须事先额外投保“发动机特别损失险”这类的险种。不过,因为车被浸的概率低,所以“发动机特别损失险”是最容易被广大车主忽视的一个险种。暴雨天气,车主如果只投保车损险,当汽车浸水后会得到保险公司清洗等费用的赔付,如果造成发动机涉水损坏,车主则要承担发动机的全部维修费用。作为汽车的“心脏”,一般发动机的修复费用会超过万元,中高档车发动机维修费用甚至高达数万元。由此可见,发动机“涉水险”对于车主尤其是新车,是有投保必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发动机浸水带来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涉水险”是一种附加险,不能单独购买,只有投保车损险以后才能购买。当前,购买涉水保险的车辆微乎其微,大部分车主并不知道可以附加“涉水险”。有些保险公司则在销售时附加了许多条件,如只向集团或车队销售,不接受个人投保,或者规定要经过程序复杂的验车和报分公司批准后,才有可能签订投保合同。这导致许多车主买不到“涉水险”。

  笔者认为“涉水险”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承保风险太高:目前,“涉水险”的保费跟车身价格挂钩,一般10万元左右的车,保费在200-300元之间。在暴雨多发地区,车辆遭遇水浸的几率较大,出险案件会很多,这使得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太高了。从公司盈利的角度考虑保费低、赔付数额大、风险高,使得许多保险公司在一两年前已陆续停售这个险种。

  潜在的道德风险无法防范:除了真实的水浸风险外,保险公司还担心这类产品面临的潜在的道德风险。比如,车辆的发动机本身就有毛病,车主想骗保,就故意开到水中造成熄火,然后强行点火导致发动机损坏,这种情况是很难界定的,那保险公司的损失将很难估计。发动机的损坏原因难以界定也是导致保险公司放弃“涉水险”市场的原因之一。

  地区性差异:我国北方地区暴雨较少,出险的概率十分小,很多市民对“涉水险”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保险费太高,咨询的比较多,购买的却寥寥无几。而在南方那些暴雨频繁的城市,市民想投保涉水险比较难,因为暴雨太多,出险率特别高,很多保险公司觉得亏本,不愿意推广这个险种。

  数据不充分:目前,有关这个险种的赔付率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经营状况难以评估,所以许多保险公司暂不鼓励发展“涉水险”。

  面对“涉水险”市场的现状,笔者认为该险种的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但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厘定保费。在雨季,“涉水险”的出险概率很大,保险公司可以适当提高保险费率以减小其承保风险。

  注意地区性差异。由于南北方地区,出险概率差别很大,可以根据地区不同制定不同的费率标准,体现公平性原则。

  有效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首先,在车主投保时,保险公司严格条件,仔细核保,提高承保质量。其次,通过免赔额等保险机制,将车主与保险公司的双方利益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再次,损失发生后,保险公司要严格勘察现场,严格定损。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统计数据的建立。“涉水险”费率、损失率、赔付额等数据的确定都是建立在有效地统计数据基础上。面对当前数据匮乏的现状,保险公司要加大市场调研,同时借鉴国际数据,尽快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数据库系统,为此险种的开发提供支持。

分享:

来源:中国保险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