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小盘指数受关注度持续提升 公募基金借“风口”积极布局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昌校宇 方凌晨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7日

      8月16日,平安国证2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平安国证2000ETF”)正式发售,进一步丰富了青睐小盘成长风格的投资者的产品选择。
 
    据悉,此次平安国证2000ETF主要投资于国证2000指数的成份股及其备选成份股。其中,国证2000指数是由扣除国证1000指数样本股后,按照市值和成交金额在市场中所占比例的综合排名,选取排名靠前的2000只股票构成,反映A股小型证券的价格变动趋势。
 
    平安国证2000ETF拟任基金经理钱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阶段发行小盘指数ETF产品,主要出于对小盘风格未来行情的看好,加上当前布局国证2000指数的机构尚少,竞争激烈程度相对更低,而该指数对小盘风格暴露程度较高,此时布局国证2000指数ETF有助于满足客户对于小盘风格产品的配置需求。”
 
    近两年,中小市值行情持续占优,中小盘指数策略逐渐获得更多投资者关注。尤其是以中证1000和国证2000指数为代表的小盘指数长期业绩表现更好,受市场关注度也明显提升。
 
    据招商证券量化与基金研究团队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以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为代表的大中盘指数表现持续弱势,而以国证2000指数为代表的小微盘指数则表现强势,逐渐受到市场关注。从绝对收益来看,2021年以来,中证2000指数和国证2000指数分别实现13.17%和10.65%的涨幅,同期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的涨幅分别为-23.71%、-5.27%和-3.30%。小微盘风格的国证2000指数和中证2000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显著,小微盘风格十分强势。
 
    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期业绩来看,以国证2000指数为代表的小盘指数,长期配置价值以及阶段性的高收益表现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与此同时,各家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相关产品,跟踪国证2000指数和中证2000指数的ETF等基金产品数量均有明显增加,发展速度加快。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年内已有包括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基金等在内的11家基金公司提交了12只关于国证2000指数基金的申报材料,目前已有4只产品成立。而相较于2022年全年仅有5只相关基金申报,今年公募布局国证2000指数基金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就在8月11日中证2000指数正式发布当天,10家基金公司迅速集体上报中证2000ETF产品。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认为,中证2000指数的发布或推动指数增强基金发展再进一步。未来随着相关衍生品的陆续推出将进一步带动相关基金产品流动性,丰富投资策略,满足更多的交易需求。
 
    谈及小盘指数后续行情持续性及成长性,钱晶表示,“虽然小盘股已持续占优两年有余,但公募基金的风格切换速度依然缓慢,从以往市场规律来看,小盘成长未来仍会有较好市场表现。在成长性方面,当前小盘股估值在修复上涨后,溢价率仍处近10年的低位;同时,在未来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可能会给予服务新兴产业、‘专精特新’类企业更高估值。”
 
    钱晶认为,驱动大小盘风格切换的核心或在产业逻辑。2021年后,在新能源、TMT等“产业升级”带动下,产业链上相关新材料、新设备中小企业业绩呈非线性爆发,小盘股开始占优。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以及AI人工智能的推进,产业升级逻辑依然存在;再加上政策端聚焦制造业补短板,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发展会更为长远。因此,小盘股占优阶段仍会持续。
 
    展望未来,平安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耕ETF领域,提供更多元化投资选择,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与产品投资业绩,助力基金市场高质量发展,为投资人创造更大价值。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