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7日
网民们的批判多从道德评判出发,董教授或许并不认可,但不妨当作一种建议:与高调激励相比,学生们更需要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尤其需要像董教授这样的社会名流担当激浊扬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担当显然要比抛出某种高论艰难。
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对研究生提出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对此,多数网民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部分网民则认为这是一种激励。
的确,如果仅当作是对学生努力创富的激励,董教授发出的“警告”没错。但招致众多网民拍砖,实在是因为董教授的高要求挑战了他们的常识,触到了他们的痛点。
首先,在多数网友心目中,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纯洁心灵和社会道德的守护者,沾不得半点铜臭。如今,身为名校教授,董老师却公然推崇千万身家,并以此衡量是否配做他的学生,如此市侩言论、拜金气息怎不令人气愤?
其次,董教授是房地产领域的专家,对学生高调励志的底气多半来源于他们将来是房地产业的精英。中国房地产业确实盛产富豪,但董教授却忽视了它的社会形象实在不佳。面对该行业屡遭诟病的暴利等诸多问题,董教授很难回答这样的追问:怎么保证你的学生“常在河边走却不湿鞋”?
此外,近年房地产的火爆主要源于地方土地财政。因此,即便董教授的学生40岁身家4000万,也难以说明是他教得好,倒很可能是学生运气好,沾了政策的光,搭上了顺风车。如此,只凭身家来衡量学生的成绩显然有失偏颇。
第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十年寒窗”不一定换得来养家糊口的工作,致富岂不是奢谈?如此,董教授对所谓高学历的期望怎能不令人上火?
网民们“拍砖”自然理由充足,如若以为这些道理董教授全然不懂则实属低估。按照董藩教授一贯的行事作风,此番的高调激励他一定自有逻辑。而且作为一名有个性的教授,敢于讲出自己想讲的真话;放下大学教授的架子,敢于与各方网友论战,精神也着实可嘉。虽然网民们的批判多从道德评判出发,董教授或许并不认可,但不妨当作一种建议:与高调激励相比,学生们更需要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尤其需要像董教授这样的社会名流担当激浊扬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担当显然要比抛出某种高论艰难。 白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