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前景不明,保险资金投资压力增大,受此影响,今年以来多家保险公司主动停售万能险等投资型寿险。然而,近期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以“停售”为噱头,加大有关产品的促销力度。记者昨日从保监会获悉,中国保监会日前要求,规范人身保险产品停售等行为,保险公司不得以产品停售进行宣传炒作。
■保监会约谈“停售促销公司”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今年以来,个别寿险公司以“产品停售”进行宣传促销,不利于普及和宣传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而且容易造成销售误导。近期,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约谈了存在上述行为的相关公司,并对其进行监管提示,要求上述公司不得以产品停售进行宣传炒作,同时做好停售产品的后续管理工作,加强销售行为管理,如实告知客户产品本身相关内容。此外,对于部分公司保险合同中条款表述不明确而引起诉讼纠纷的情况,中国保监会要求相关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条款,做好客户告知和回访等相关服务,妥善处理合同纠纷。
■保险公司为何主动停售万能险?
万能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同时保户缴纳的保费部分进入投资账户,投保人自己决定保险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的资金分配额度。万能险投资账户的资金有保底收益,因此其投资风险较低,另外复利计息和免征利息税,会提高其收益率。
股市低迷、楼市调控……在此背景下,万能险因其低风险和收益稳定,还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在国内保险市场分红险市场份额越做越大,万能险等投资型寿险逐步萎缩。尤其今年以来,众多保险公司纷纷主动停售万能险。中国平安近期停售一款少儿万能险,据称不久后还将停售另一款主力险种;泰康人寿已在全国范围内停售万能险;华泰人寿停售旗下万能险产品“财智人生”……
市场认可,保险公司不认可,原因何在?昨天有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以来股市不断破位下行,万亿以上的巨额保险资金投资压力较大;同时,在通胀压力下央行迟迟不肯加息,这导致固定收益类投资回报难以提高。例如,长期在业内保持较高投资回报的平安人寿,其万能险结算利率年初时曾在4.5%高位,而目前已调低至4%左右。对保险公司而言,如果提高万能险的业务规模,就意味着将面对更大的投资回报压力,在此情形下,保险公司宁愿放弃万能险。
另外,按照新会计准则,保费被划分为保费收入和保费存款两部分,而万能险中相当部分保费就被划入保费存款项目。新会计准则大大降低了万能险等投资型寿险对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规模的拉动作用;因此,也降低了保险公司对万能险的热情。
■停售产品为何成为“肥肉”?
“李先生,我们有款万能险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你要不要抓紧时间买一点?万能险有保底收益再加上可能的高收益……现在通胀那么严重,如果加息万能险收益更高……”按照“惯例”,即将停售的万能险再次成为一些营销员进行“绝版”促销的利器。据介绍,“带上停售通知”约谈客户,已成为某些营销员促销的有效武器。“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有了”,或者“新产品推出时将涨价”,这些都是某些营销员常用的说辞。
被保险公司放弃的万能险,为何却成为保险营销人员口中的“肥肉”?保险公司不愿意背负过高的投资回报压力,因此冷淡万能险;而保险营销员此时的利益与保险公司是背离的——业绩决定营销员的收入,只要成功卖出产品,不管什么险种,营销员都可从中获利。保险业内的停售促销惯例也由此产生——每次大规模的保险产品停售通常会形成一个销售高潮。
记者昨天采访的一位理财师提示消费者,是否要购买某种保险产品,关键要看自身的保障需求,切忌跟风。据介绍,购买万能险一般须缴纳初始费、管理费等,最初几年扣除的手续费用较高,因此万能险需要长期投资才能体现收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