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主张多元化均衡行销渠道的金盛保险成立11年,至今尚未盈利。尽管外资股东安盛有意做强金盛保险,但洋保险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保险市场,并未找到一条快速发展道路。而金盛去年重点推介的员工制理财顾问渠道发展也不畅顺,据金盛内部人士透露,尽管公司将代理人渠道分为普通代理人和理财顾问,但两个渠道行销的产品都是一样的,预计还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近期业内盛传工行有意洽购金盛,如此消息属实,金盛或将迎来经营策略的发展机遇,其条条渠道均衡态势或将被打破,背靠银行大山,银保和理财中心顾问渠道或有突飞机会。
银保乏力,保费收入平平
在金盛CEO马哲明的观念中,过分倚重单一渠道是有风险的。因此自从他2005年上任以来,一直主张多元化,希望做到每个渠道保费收入均衡。目前金盛人寿的业务主要依托传统营销员渠道、理财中心顾问行销渠道、银保渠道以及团险渠道。去年他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四大渠道保费收入各占1/4。
在国内险企大打银保渠道冲保费规模的策略下,金盛的这个经营策略显得特立独行。目前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的银保渠道保费占比已经达到了7成。尽管金盛的这种策略能令其保单内涵质量较高,但以保费规模论英雄的保险市场来看,金盛已经远远落后于较其后期成立的一些保险公司。今年前5月,其保费总收入仅录得4.27亿元。
员工制理财顾问渠道也在亏损
金盛的理财顾问行销渠道,是其去年重点推介的渠道。该渠道还尝试挑战了目前业内营销员制度,采取员工制度。目前金盛人寿的理财顾问队伍已经发展到近千人。其理财顾问的目标定位是中高端客户市场,通常是个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客户阶层。据金盛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这个渠道的人均产能在1.5万左右,而财务模型中,人均产能2万元才是盈亏的平衡点。而公司需要为该渠道员工提供底薪和业务奖金。预计还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单在成本方面就制约了该渠道的扩展。
而金盛内部人士则透露,尽管公司将代理人渠道分为普通代理人和理财顾问,但两个渠道行销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即是,公司尽管希望开发中高端客户,但却未对此类客户群开发相应的高端产品。因此两个渠道所做的区别只是客户不同,带来的保费收入不同。而内部考核也非常严厉,这也导致了理财顾问不断流失,公司不得不持续招人。
引入新股东或带来新机遇
此次业内盛传五矿集团将转让所持有的金盛保险49%股份,工行有意接盘,目前金盛保险股东双方与工行正在就交易细节进行谈判。据称工行还想扩大股权比例,持股51%,将控股权抓在手里。
目前金盛的经营策略属于国外成熟保险公司经营的风格,对于新公司效果不明显。如果此消息属实,金盛的经营策略或将发生变革。一家拥有银行背景的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工行拥有全国最多的网点,假如工行参股成功,金盛经营策略效果将有很大改善。中资股东更熟悉国内的金融环境,或许能为金盛带来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另外借助工行深厚的客户资源,也能为金盛的理财顾问渠道打开空间。
正在传言四起之时,近日金盛保险股东双方决定对公司再增资共计2亿元,其注册资本金将升至14.05亿元,增资后双方股东股权比例保持不变。但分析人士认为,注资与转让股份也有可能同时进行。注资是为了不影响金盛业务的正常运转,而转让股份可能是五矿集团不想再背负这个长期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