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决口处,看见仍有民警在执行警戒,不少灾民开始返回家中,清理淤泥,收拾生活用品。
“我的家仅剩下几根房子框架了!”在决口处四处徘徊的高顺林告诉记者,“如果迟走几分钟,也许你们今天就见不到我了!”高顺林说,决口的大堤上共住着3户人家,幸亏决口前村干部提前通知撤离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老大爷刘少华说:“1969年以后,就再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了。”顺着决口处朝下看,一个巨大的沙滩呈现在眼前。“这里原先是100多亩稻田,可是现在全变成沙滩了!”在北京打工的李青一大早刚赶到家,看着眼前的景象,他十分心痛。
农业还是靠天吃饭,但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见性,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好事,但还急切盼望蔬菜、园艺、花木、果园等特色种植农业保险能及早走进农民家门。无论近期南方的洪水,还是之前北方的干旱,都让农业保险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随着农业保险在各地区的推广,农民对完善保障险种的呼声也日渐增强。
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也有巨大的空间,我国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瓶颈是资金,资金问题的背后是风险。通过农业保险打造一个“经济补偿+风险管理服务”的平台,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改善农业风险,为农业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既推动农业升级,又能够改善农业保险经营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和支持农业、农村地区的发展当作核心任务来抓,而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正是支农惠农政策中的一项。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我国在很多地区积极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农业保险的经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不过,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保险机构担心农业保险的业务扩张太大而出现赔付困难。”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淑贤认为,如何化解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是促进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为推动农业保险加快发展,应该建立多层次保险与风险分担的农业保险和风险防范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再保险体系。”赵淑贤表示。
“农业保险具有风险高、赔付率高、成本高的特性。自从2007年实施中央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保费的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此契机下,中再集团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依靠资本实力,与市场上绝大多数农业保险承保主体建立了农业再保险合作关系,发挥了分保主渠道作用,为农业风险提供保障,有力支持了农业生产稳定和农业保险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吴高连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对农业保险业务的参与和探索的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强大的农业再保险市场和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安排,农业保险将难以持久健康运转。
对于今后农业保险发展中的探索,业内人士建议应组建农业再保险共同体,向市场提供更为充足的农险承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