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85家财险公司一季度“成绩单”揭晓:70家盈利15家亏损 合计实现净利超256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见习记者 杨笑寒

    随着险企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财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也随之揭晓。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5月7日记者发稿时,已公布今年一季度经营情况的85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约5161.45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约256.04亿元。

    受访专家表示,财险行业今年以来表现较好,主要受行业车险业务优化、去年投资收益逐渐释放等因素影响。

    4家财险公司净利均超10亿元

    具体来看,上述85家财险公司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以1816.75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居首,也是一季度唯一一家保险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财险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紧随其后,分别以852.83亿元、633.16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暂列第二、第三位。

    净利润方面,人保财险以133.09亿元居首,也是一季度唯一一家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财险公司。除人保财险外,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财险公司有3家,为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财险”),分别实现净利润33.70亿元、20.39亿元、14.03亿元。

    从盈利情况来看,上述85家财险公司中有70家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合计实现盈利257.66亿元,盈利险企数量占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财险公司数量的82%。与去年同期相比,盈利财险公司数量和占比皆有所提升。此外,有15家险企一季度亏损,合计亏损1.62亿元,单家险企最高亏损额为0.28亿元。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近年财险市场的表现来看,财险公司整体经营较为平稳,同时,财险公司对利润质量的关注度明显超过了对规模增量的关注度。特别是在车险业务上,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行业在车险业务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承保收入与成本的平衡,少数还能实现微利,头部险企的综合成本率较低,承保利润较高。因此,今年一季度财险行业的业绩表现较好。

    从综合成本率来看,今年一季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等头部险企的综合成本率均在95%上下,处于较低区间。这意味着,上述险企在承保业务方面均实现了盈利。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今年一季度,财险行业延续了去年以来在业务经营方面的降本增效趋势,财险行业重点优化新能源车险和部分非车险业务的赔付,使得行业负债成本端的优化效果显现。同时,财险行业自去年以来的投资收益浮盈逐步释放,也使得行业的盈利表现延续了去年的良好势头。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财险行业的马太效应仍然较为显著。从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来看,一季度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财险公司合计盈利208.80亿元,占所有财险公司净利润的82%。此外,在85家盈利的财险公司中,有53家的净利润在1亿元以下,相较于头部险企差距较大。

    徐昱琛分析称,相较于中小险企,头部险企主要有两点优势。一是品牌优势,即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特别是以车险为代表的标准化保险产品时,更加倾向于选择大公司;二是规模效应,即对险企而言,经营的业务规模越大,平摊的运营费用和固定费用等成本越低。

    在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中小险企应如何“破局”?徐昱琛认为,中小险企的优势在于管理扁平化、对市场变化反应更加灵敏。因此,中小险企可以因地制宜,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等方式,发展当地特色业务,实现差异化经营。

    周瑾表示,在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市场格局下,中小险企应该更多选择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路径,从细分领域等方面寻找差异点,精耕细作。此外,就新兴的新能源车险市场而言,其技术门槛较高,且数据和专业能力需要高度依赖车企,因此,在没有资源禀赋的情况下,中小险企要慎重投入,当前宜采取跟随策略,保持市场敏感度,后续再择机发力。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