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车险改革迫在眉睫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姜瑜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2日

  上月,央视曝光了车险"高保低赔"事件后,车险中一些合理不合情的"游戏规则",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此前,中国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完善机动车辆商业保险制度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产品管理制度、条款费率厘定、承保理赔服务流程标准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梳理商业车险存在的问题。4月初,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又发布了《机动车辆损失险代位求偿索赔指引(征求意见稿)》,将完善车险代位求偿制度。至此,车险改革大幕已徐徐拉开!

  车险赔付问题重重

  目前,车险中争议最大的当属"无责免赔",即无责车主索赔难,从而引发车主"买保险无用"的不满情绪。与交强险"无责赔付"的原则不同,商业车险的赔付原则一直是按过错责任赔付。无论是车损险还是商业三者险条款都明确规定:保险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根据驾驶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负事故责任比例相应承担责任。简单说来,如果车主在交通事故中被认定为无责任一方,那么他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将不对他的损失进行赔偿。

  对此,国内保险法专家、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方乐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被保险人应当获得赔偿的关键是其支付了保费,至于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的结果如何,这与被保险人完全无关,保险人不能预想难以追偿而拒绝向被保险人赔偿。就是这'无责不陪'条款,让被保险人在事故中很无奈,明明无责却要努力'抢'责任,而处理事故的交警也心知肚明,违心将无责方认定为全责。可以说,'无责不陪'条款的社会效应极差。"

  针对该条款,前不久发布的《机动车辆损失险代位求偿索赔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完善车险代位求偿制度。《指引》称,为了方便被保险人索赔,保险公司应积极协助被保险人向责任对方(责任对方是指在事故中对被保险人负有赔偿责任的当事人)进行索赔;如果责任对方怠于请求的,被保险人可以按照《保险法》规定,直接向责任对方保险公司索赔;被保险人也可以选择直接向投保保险公司索赔,并将向责任对方请求赔偿的权利转让给保险公司。

  除此之外,车险的最大问题是强制险、商业险的定位偏差。方乐华表示,"政府强制投保的交强险,应当建筑在'车祸是公害'的理念上,因为是公害,故车上、车下人员均为受害者(排除故意行为)。因此,交强险应去掉'责任'二字,定位于'交通事故无过错保险',贯彻无论车上、车下,'谁受伤害救谁'的原则。其背景是单车事故造成的车上人员伤亡比比皆是;两车事故中,也可能出现车辆未保、脱保而车主无赔偿能力的情况。若遇到如此之困境,被保险人虽然购买了交强险、商业三者险,其与车上人员依然没有人身方面的保障。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被保险人除购买上述主险外,又加保了'车上人员责任险',结果单车事故中被保险人飞出车外死亡,依然没有得到赔付。商业险另当别论,政府强制的政策保险,其宗旨应当是保基本,即人身伤害。奇怪的是交强险居然保财产。最荒唐的是,即使车辆完全无责,还要赔偿加害方财产损失100元。要知道,为了100元赔偿,保险人可能付出成倍的理赔费用,而一切费用的最终买单者,非被保险人莫属。"

  交强险的另一个定位问题是精神赔偿。"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精神方面显然属于高层次需求,不符合保基本的宗旨。如今精神损失反成了交强险必赔项目,而其在商业险却属于免赔,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因为从定位角度,商业险理应提供高于政策基本险的保障。由于商业险免赔,为了让受害方获得精神赔偿,法院采取了挤压方式,将精神损失先于人身伤害费用计算,以确保交强险责任限额中包含精神赔偿,而将保险人承担责任的人身伤害费用挤压进商业三者险中。其实,精神赔偿之项,既可以在商业三者险中承担,也可以通过附加险的方式,让被保人选择投保。"方乐华表示。

  在交强险方面,前英国注册保险经纪人孙鸣岐认为,"国家把交强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去经营是很不合适的,因为交强险是一种强制保险,所有车辆都得投保,而且明确规定交强险是不能盈利的,那怎么可以把不能盈利的险种交给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公司去打理呢,由此也引起了一场很大的风波,很多车主认为保险公司借此机会暴利。另外商业车险实际上是在交强险的基础之上加保的险别,其保险条款和费率应该完全可以由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去商量而确定。因此建议交强险应该像养老金保险、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一样,由政府组建国有独资的专业保险公司来经营比较合适。"

  车险费率的厘定,也至关重要。"按国际保险界的惯例,保险标的历年的赔付率与保险费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长期合作的基础,而且是考核保险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该规则是以前5年的综合赔付率70%为基准,如果高于70%,续保时就要加费,如果低于70%,续保时就可以考虑减费。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中波轮船股份公司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直遵照这个费率调整机制进行保险合作,相互合作愉快。然而,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保险界就再也没有保险公司愿意采用这个机制?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考核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好坏的最好的硬指标。"孙鸣岐表示。

  车险纠纷事出有因

  上海市一中院金融庭庭长宋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车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和新情况,导致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间纠纷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保险法律体系不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尚不成熟、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以及被保险人自身理念存在偏差。

  首先,保险法律体系不完善。一是保险合同立法相对滞后。保险合同立法未受到应有重视,长期以来滞后于保险实践。虽然保险法在2009年进行了一次修订,但对例如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应当如何履行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履行条款说明义务等重要问题,法律依据比较模糊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直接导致保险纠纷当事人对应否理赔理解不一。二是缺乏针对机动车辆保险的规范性文件。据了解,现有专门规范车险的法律法规仅有一部交强险条例,即使是该条例本身也存在着过于简单,难以操作的问题,这也是导致车险案件纠纷的原因之一。三是现有的交强险条例规定得过于简单,与机动车商业三者险亦存在不衔接之处。例如,对于多车事故下交强险的赔偿顺位和处理原则,交强险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给保险公司之间推诿赔付保险金留下了制度空间。

  其次,保险市场体系尚不成熟。一是保险公司间欠缺联动协调机制。例如,成熟的保险市场上,车辆相撞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只需要各自联系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依照双方签订的"互撞免赔协议"所确定的原则,向各自的被保险人进行赔偿即可,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也有效减少了纠纷的产生。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之间并未建立起类似的联动协调机制。二是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专业中介机构的存在,不但可以提高保险经营的效益,同时也可以及时合理地处理理赔请求,避免大量因信息不对称以及专业水平上的差异而导致的纠纷。在这方面,目前我国车险市场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市场影响力很小,专业服务的水准也参差不齐,这也间接导致了大量车险案件的出现。三是公估公司未充分发挥出定损方面的作用。在目前受理的机动车辆保险案件中,定损问题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矛盾。保险公司自行定损理赔,被保险人往往会对此表示不服。而被保险人通常委托的道路交通事故物损评估中心,出于种种原因,其评估结论也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认可。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