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及其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5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充分暴露了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问题,内需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症结所在。为此,我国政府适时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针。而占我国人口60%的农村居民是我国最大和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受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受阻及城镇居民增量消费短时内难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应成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两年,我国为扩大农村消费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此背景下,人行安康中支对安康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深入研究了其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以期对通过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安康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特征

    (一)农村居民消费能力逐年上升。自1995年以来,安康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速达22.5%。随着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取消农业税,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上升,消费质量提高。

    (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比逐年下降。1995~2003年,安康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为稳定,2003年以后开始较快增长,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以来保持在较为稳定的区间,在45.8%~46.6%之间波动。目前,食品在农村居民消费中仍占最大份额,副食品消费份额上升,农村居民对食品的营养和口味越来越注重。

    (三)衣着消费增加,占比仍然较低。2004年以来,安康市农村居民衣着支出逐年增加,但占比一直以来在较低水平,近几年都在6.5%以下。农村居民衣着消费从传统的布匹消费向成衣消费转化,衣着品牌意识和时尚意识有所增强。

    (四)建房支出增加,住房质量和面积提高。安康市农村居民住房支出呈震荡增加的趋势。2006年以来,安康市农村居民建房支出快速增长,2009年比2005年上升了8.27个百分点。住房支出已是安康市农村居民第二大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住房逐渐由满足生存需要向舒适型转变。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深化,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服务提高,促进农民贷款消费,特别是在建房消费方面,使农民当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降低,增加了农民建房消费。

    (五)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增加,人均家电拥有量上升。安康市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呈上升趋势,人均家电拥有量增加,彩色电视机已基本普及,拥有洗衣机的农户约达1/2,拥有摩托车的约占1/3。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引导农村消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市“家电下乡”累计销售产品99879台,销售额1.66亿元。

    (六)文化娱乐消费占比下降。安康市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在1995~2004年呈增长趋势,2004~2007年呈下降趋势,近两年又有所增长。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主要用于子女教育支出,随着教育费用的增长,基本也呈现了增长到稳定的趋势,但2003年以来占比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近几年教育费用支出比较稳定,而农村居民用于其他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很少。

    (七)交通和通讯费用稳步增长。随着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增加,其交通和通讯费用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手机在农村居民中已很普及,但座机拥有量比较少。

    (八)医疗保障消费支出增加。2001年以来安康市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消费支出稳步增长,随着农村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新农保等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农民保障性保险的支出,促进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九)消费商品求廉、求实,人情消费稳定。调查显示,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优先考虑“结实耐用、实用”,其次是“价格便宜”。农村居民对商品的价格特别重视、敏感,需求的价格弹性高,消费以低档商品为主,这是农村居民长期收入水平较低形成的。农村居民群体意识,宗族观念、家庭观念强,强调人际关系,好面子。邻里亲友的红白喜事都要支出和消费。调查显示,一般亲戚朋友礼金50元左右,近亲100~500元左右。年均支出在400元左右。

    安康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996年以来,安康市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据国家统计局研究,农村居民收入需求弹性较高,因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提升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其长期被压抑的家庭耐用品消费需求必将逐步释放,此类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加之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将使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