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独占榜首
7月15日,中国人寿披露其2010年上半年保费收入。按照《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执行前的要求,其保费收入193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1.75%,6月单月保费收入295亿元,单月同比增速8.86%,增速略有下降。
记者梳理上半年主要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发现,中国人寿远远抛开了其竞争对手,高居同业榜首,保费收入旧准则下甩开第二位平安寿险逾千亿。
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开始,保险公司须报送根据新会计准则口径统计的保费数据。而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业的影响,也将从此显露出来。中国人寿同时披露了其新会计准则下的保费收入,确认保费收入1836亿元。
“中国人寿寿险上半年累计寿险保费确认率95.1%,较前五个月的94.7%又有所提高,亦属同业最高。”申银万国分析报告如是总结道,“中国人寿以分红险为主,受新准则影响不大,虽然在旧标准下市场份额下降至36%,但在新准则下仍高于40%,因此中国人寿没有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方面的压力。”
其新会计准则下40%的市场占有率,高于7年前IPO(首次公开发行)向投资者承诺上市后五年市场占有率不低于35%。
“我们一直坚持市场策略是以发展传统型寿险产品和分红保险为主导,突出产品保障功能的同时适度发展投资型的投连和万能保险。'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公司发展战略明确定位,确保国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健推进。”中国人寿相关人员表示。
中国人寿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人寿分红险期末有效承保人次达到4860多万;从2004年到2009年,中国人寿累计支付各类分红险赔款1961.27亿元;分配红利620.7亿元。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寿由于2009年结构调整致使基数较高,个险新单保费增速大幅下降,上半年累计个险新单保费预计零增长,6月单月延续前期的较低增长水平,亦低于同业公司。
“中国人寿虽然保持了市场份额第一的绝对地位,由于结构调整以及对2010年市场形势估计不足,中国人寿在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大中城市竞争力问题更加突出。”一家保险公司人士介绍。
据了解,不敢大意的中国人寿,也拿出了一套反攻组合拳。计划在规定的时间,以专门的费用支持,在6个月内(从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达成在个险渠道增加80亿元保费目标的专项方案。
新华站稳“探花”
稳坐多年寿险“探花”位置的中国太保寿险,由于其2008年开始的业务调整,给了竞争者机会,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展开贴身肉搏战。
纵观今年前6个月份,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竞争最为激烈。随着上半年保险收入的陆续公布,新华保险基本已经在这场争夺中胜出,半年以540亿保费收入超越中国太保,中国太保把持多年的“探花郎”位子拱手让出已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一个竞争者泰康人寿上半年保费尚未最终公布,其品牌部负责人告知记者“财务部门尚在核查”,预计7月最后一周公布。但按照前五月数据的累积(泰康449亿),6月单月泰康只有录得约90亿元的保费才能超过新华人寿,有分析师预测,泰康人寿最有可能与太保寿险竞争第四的位置。
7月12日,在新华保险一款新产品的发布会上,其负责人已经明确了新华保险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今年1至6月,新华保险规模保费同比增长68%,超过540亿元,市场份额超过9%,仅次于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 。”
“市场占有率是任何行业都看重的重要指标,保险行业亦不例外。”银河证券保险业分析师许力平认为,“较高的市场份额对于保险公司综合实力、长期发展、品牌形象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
业内人士介绍,市场份额下滑,保险公司势必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比如股东的压力、投资者的压力、公众的压力等。
除此之外,寿险公司不得不面对销售队伍的压力。因为寿险有其特殊性,依靠提成取得收入的营销员流动频繁,一旦竞争对手保费收入明显高出,保险营销团队很容易在利益的驱动下改换门庭,所以要想维持高质量的营销团队,保险公司必须跟得上行业的增长速度。
新华人寿经过三年过渡期,逐渐稳定,其新股东入主之后,汇金作为五家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东,在银保合作方面提供了资源优势,不容小觑。
新华保险银保业务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绩的大幅提升,和银行保险业务的增长密不可分。”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的银保业务保费超过了300亿元,占到了市场份额的12.6%。其中,银行新单期交业务和银行续期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149.3亿元,新单中交费期五年以上的期交保费占比94.29%,期交保费占规模保费比例为22%,远高出同业平均水平(约为10%)。
虽然半程胜出,新华人寿还得继续面临缠斗。今年上半年,泰康、中国太保均进行了分红险的大额度分红,在分红险当道之时,此举被业内视为“快速吸引保费”的有效之举。而且,三者保费规模差距并不遥远。
按照中国太保的公告,太保寿险2010年上半年《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执行前保费收入52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48.6%,6月单月保费收入77亿元,单月同比增长37.5%。新准则下上半年实现寿险保费收入490亿元,寿险保费确认率达93.7%,较之前继续提升。
稳坐多年寿险“探花”位置的中国太保寿险,由于其2008年开始的业务调整,给了竞争者机会,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展开贴身肉搏战。
纵观今年前6个月份,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竞争最为激烈。随着上半年保险收入的陆续公布,新华保险基本已经在这场争夺中胜出,半年以540亿保费收入超越中国太保,中国太保把持多年的“探花郎”位子拱手让出已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一个竞争者泰康人寿上半年保费尚未最终公布,其品牌部负责人告知记者“财务部门尚在核查”,预计7月最后一周公布。但按照前五月数据的累积(泰康449亿),6月单月泰康只有录得约90亿元的保费才能超过新华人寿,有分析师预测,泰康人寿最有可能与太保寿险竞争第四的位置。
7月12日,在新华保险一款新产品的发布会上,其负责人已经明确了新华保险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今年1至6月,新华保险规模保费同比增长68%,超过540亿元,市场份额超过9%,仅次于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 。”
“市场占有率是任何行业都看重的重要指标,保险行业亦不例外。”银河证券保险业分析师许力平认为,“较高的市场份额对于保险公司综合实力、长期发展、品牌形象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
业内人士介绍,市场份额下滑,保险公司势必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比如股东的压力、投资者的压力、公众的压力等。
除此之外,寿险公司不得不面对销售队伍的压力。因为寿险有其特殊性,依靠提成取得收入的营销员流动频繁,一旦竞争对手保费收入明显高出,保险营销团队很容易在利益的驱动下改换门庭,所以要想维持高质量的营销团队,保险公司必须跟得上行业的增长速度。
新华人寿经过三年过渡期,逐渐稳定,其新股东入主之后,汇金作为五家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东,在银保合作方面提供了资源优势,不容小觑。
新华保险银保业务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绩的大幅提升,和银行保险业务的增长密不可分。”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的银保业务保费超过了300亿元,占到了市场份额的12.6%。其中,银行新单期交业务和银行续期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149.3亿元,新单中交费期五年以上的期交保费占比94.29%,期交保费占规模保费比例为22%,远高出同业平均水平(约为10%)。
虽然半程胜出,新华人寿还得继续面临缠斗。今年上半年,泰康、中国太保均进行了分红险的大额度分红,在分红险当道之时,此举被业内视为“快速吸引保费”的有效之举。而且,三者保费规模差距并不遥远。
按照中国太保的公告,太保寿险2010年上半年《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执行前保费收入52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48.6%,6月单月保费收入77亿元,单月同比增长37.5%。新准则下上半年实现寿险保费收入490亿元,寿险保费确认率达93.7%,较之前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