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财子佳人 >> 正文内容

魏本华将出任“亚洲版IMF”机构负责人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徐以升

林毅夫、朱民之后,又一位中国人将出任国际多边机构高级领导人职务。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将出任东盟与日中韩三国设立的地区经济监察机构“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 ASEAN+3 Macr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AMRO)负责人。该机构是“亚洲版IMF” ——亚洲货币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AMF)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将于今年5月在新加坡设立。

魏本华在2003年8月~2007年12月间担任外汇局副局长,此前曾担任中国驻亚洲开发银行副执行董事;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执行董事;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司长;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等职务。目前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特别顾问。

中日博弈

“魏本华、根本洋一的任命已经在10+3副财长会议上获得通过,各自通过本国的任命机制之后,在5月份举行的10+3财长会议,有望正式发布这一人事任命。”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AMRO机构负责人一届任期为三年。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魏本华先生将只担任该机构负责人一年时间。第一届第2、3年任期将由日本财务省官员根本洋一出任。这一格局,凸显了中日两国在该AMRO机构,乃至对于东亚金融整合领导权的博弈。根本洋一现任日本财务省国际局审议官。

东亚储备库由中、日、韩、东盟四方出资,其中中、日并列为第一大出资人。中日双方对该机构领导人岗位的博弈持续了很长时间。

据了解,中、日、韩、东盟四方各推荐了一位领导人参与AMRO机构负责人竞选。为了平衡中、日博弈,中方也本有意由韩方推荐人选获任,但在四位候选人的评估排序中,韩方人选居第四位,未能得任。东盟推荐的泰国央行副行长班迪德·尼加萨温(Bandid Nijathaworn)本也是合适人选,但考虑到该储备库资金使用方主要是东盟,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将是加强对东盟经济的监测,故而还是由中、日推荐人选出任。

而博弈的结果,即是出现了中方人选担任第一届第一年,日方人选担任第一届后两年的格局。

“不过,由于日方人选根本洋一较魏本华先生年轻,根本洋一非常有可能连任第二届,即在第一年之后,日本方面人选将连续5年执掌该机构。”前述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亚洲版IMF”起航

与世行、IMF为全球多边金融机构不同,魏本华此次出任负责人的AMRO机构为东亚区域多边机构。其依托的是东亚地区“清迈倡议”多边化之后推进的东亚共同外汇储备库,也即是目前热议的亚洲货币基金AMF。

东亚共同外汇储备库于2009年2月创立,总金额为1200亿美元,东盟10国出资20%,中日韩三国出资80%。在2009年5月中日韩三国财长会议之后,中日韩三国出资比例确定为,中国、日本各出资384亿美元(中国部分包含中国香港出资的42亿美元),韩国出资192亿美元,分别占储备库总额的32%、32%和16%,总计80%。

东亚共同外汇储备库的任务,是在地区爆发货币危机时,从该储备库中获得资金支持以渡过难关。

而衡量是否需要启动获得资金支持、获得多少资金支持以及具体机制,就将由AMRO机构具体负责。AMRO将负责提供经济数据,以作为是否启动实施外汇融通的“清迈倡议”机制的判断依据。

东亚储备库的建设被认为是东亚金融合作的跨越之举,但也有中国财经领域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从2008年此轮危机来看,清迈倡议机制并没有获得青睐。2008年11月,韩国、新加坡央行分别与美联储签订了总额高达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当月27日,韩国央行启动并从美联储获得了40亿美元资金以稳定本国外汇市场。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责任编辑:徐以升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