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舟曲之殇举国同哀 谁为自然灾害埋单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郭璐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7日

  舟曲之殇,举国同哀。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作为风险第一承担者,人们该如何转嫁自己的风险,值得探讨。

  面对灾难保险业很尴尬

  8月7日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以来,各种救灾的报道不绝于耳。同时,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之后,保险公司成为媒体聚焦的重点之一。理赔的速度、范围以及金额都成为检验保险公司品牌“含金量”的参考因素。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风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为主。因灾死亡3514人,失踪4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29.4万公顷;倒塌房屋90.7万间,损坏房屋301.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19.9亿元。

  尽管社会存在着对自然灾害保险的需求,但国内保险市场的自然灾害保险产品极度匮乏。保险公司并不提供巨灾保险,所提供的财产险均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作为免责条款,被保险人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赔偿。对于人身险,也不涉及地震等巨灾内容,只考虑死亡、伤残等情况的索赔。

  “在现行保险体制下,自然灾害险因不符合‘大数法则’而不具有商业可保性,难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保险,实际上是通过国家财政制度而非金融保险制度加以解决。这种现状反映了社会对自然灾害保险产品的潜在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巨大落差。”一业内人士分析。

  健全自然灾害保险制度

  应该说,保险业两年前在汶川大地震中积累的理赔和救援经验,在玉树地震中得到一次验证和完善,虽然舟曲的灾情统计还在进行中,保险赔付的数据我们还不得知,然而,细辨这些理赔内容,令人遗憾的是,呼吁多年的巨灾保险制度仍遥遥无期。

  对此,保险专家认为“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在应对自然灾害中,只有保险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不注重前期风险防范,往往导致一些企业在遭受重大灾害打击之后,容易陷入一蹶不振的困境。

  “国际成熟经验表明,巨灾保险是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一项有效保障措施。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以商业保险为基础、国家财政支持为条件、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体制,以有效地利用社会资金分散风险,减少因自然灾害所致的损失,并通过引进商业保险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该人士建议。

  鉴于保险公司难以确定承保相关自然风险所需承担的成本以及所需收取的保费,可以通过专业的自然风险评估机构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同时,应出台资本市场保险融资政策,解决保险人资金筹措能力。

  值得欣慰的是,巨灾保险已被纳入即将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研究课题,保监会酝酿多年的巨灾保险方案有望在年底推出。

  个人保险意识需完善

  如果撇开国家灾害保险制度,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何减少自己在灾害中的损失,也是迫在眉睫。

  据了解,中国人寿在汶川地震之后,就推出了费用较低的国寿重大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保险,涵盖地震、洪水等六种重大自然灾害,以附加险的方式附加于主险合同,承担由灾害引起的被保险人身故和残疾责任。

  除了对个人安全的考虑,在个人财产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家财险。今年大范围持续降雨让全国各地不少家庭的财产受到了损失,也让一向少人关注的家庭财产保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对此,保险专家也建议购买家财险时还是要以保障性为基准。投保时,一定要根据被保财产的实际价值来选择保险金额,超额投保家财险不能获得更多赔偿。另外,投保家庭财产保险没有犹豫期,如果家庭里的大部分财产出现了变更,一定要到保险公司进行保单内容的变更,保费会按天计算,多退少补。

  尽管多数家财险不保地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面对地震,家财险就无所作为了,投保者可以通过选择一些险种以及附加险,最大程度地弥补地震带来的损失。像大地财险不仅有涉及针对地震灾害造成城乡居民房屋损失的险种,而且在企业财产险中有一个附加险是地震责任险。 (商报记者 郭璐)


分享:

来源: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