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泛华骗保事件暴露管理漏洞 将推行总分制新模式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0日

  1700万骗保事件暴露管理漏洞 泛华管理模式谋变

  商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身陷“骗保门”事件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已经对经营管理中暴露出的漏洞引起高度重视,集团将加强基层管理,并将推行“总分制”的新管理模式。

  7月27日,本报在《1700万元“诈保门”考验泛华模式》一文中报道了江苏南通一保险代理人杨建冬钻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的管理漏洞,骗取保费高达1700万元,目前警方已经介入。尽管杨建冬是否为泛华集团旗下公司的员工尚无定论,但骗保事件却暴露出泛华集团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的漏洞。

  泛华集团是行业公认的保险中介航母,2007年10月成为亚洲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保险服务企业。由于采取加盟式的“个人创业+后援平台”运作模式,为创业者提供资本、技术、培训以及产品供应等平台,近几年服务网点快速增长。

  但这一模式在助推泛华创造神话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隐患。“泛华所选择的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对加盟者的甄别筛选,以及加盟者的职业道德风险。”有保险专家曾坦言。这意味着,如果泛华因业务盘子太大而疏于管理,不守规矩的加盟者很可能钻空子,出现骗保、骗赔等事件。

  资料显示,上半年江苏南通地区一保险代理人杨建冬盗用“江苏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南通分公司”名义私刻公章,通过非法集资、自售假保单等在不足两个月内就行骗高达1700多万元。

  由于杨建冬与泛华集团旗下江苏泛华联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有着理不清的关系,令泛华集团身陷骗保泥潭而苦不堪言。对此,泛华集团高管也称公司同样是受害者。目前,泛华集团与各方合作,积极采取代位求偿方式,由十多位集团高管先行垫付上千万元保费给投保人,但泛华品牌却难免大打折扣。

  “面对骗保行为,除投保人需要提高警惕外,保险机构加强内控也势在必行。”一位保险专家指出,泛华的运营模式需要改进。

  泛华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葛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江苏泛华联创在这起案件中管理失察和疏忽是有责任的,客观上使杨建冬的诈骗行为钻了管理上的漏洞。

  据了解,“杨建冬骗保”事件发生后,泛华集团加强了对基层团队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团队成员的甄别筛选及职业道德风险防范。为了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管理层决定重点加强内部管理建设,进行风险排查,杜绝销售误导。7月份,泛华集团先后召开数次各层级会议,要求全国各地机构开展风险防范的自查自纠,重点是全面的财务业务和管理方面的风险自查,杜绝销售误导,清理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8月6日-8日,在泛华集团的半年工作会议上又确定了进行全面风险排查的工作方针,进行了全面的风险排查工作部署。

  除了自查自纠外,葛蓬还透露,泛华集团正在调整寿险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推行总分制的管理模式,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成立一家全国性的“泛华联兴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替代目前寿险营业的管理职能,管理现有的全国13个省级寿险机构。据悉,该新机构的拟任命管理层也已经确定。泛华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这一计划需要监管部门审批。

   1700万元“诈保门”考验泛华模式

  专家:最大挑战在于对加盟者的甄别筛选


  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尽管1700万元“诈保门”事件尚未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以下简称“泛华集团”)与这一事件难脱干系。更重要的是,“诈保门”事件让“个人创业+后援平台”这一曾备受推崇的泛华集团商业模式饱受怀疑。

  本报曾于7月22日报道,上半年泛华集团旗下一家分公司负责人杨建冬涉嫌骗取员工和客户资金约1700万元,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泛华集团为了与“诈保门”撇清关系,于次日发布公开声明,表示杨建冬冒用“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名义,虚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南通分公司”出售假保单等。声明表明,杨建冬并非泛华集团旗下公司员工。

  不过,这与此前认定的“犯罪嫌疑人杨建冬利用实际承担江苏泛华联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负责人职责的便利”等内容并不相符。

  “如果能证实犯罪嫌疑人确是泛华内部员工,泛华集团在此次‘诈保门’中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位律师指出。

  “投保人被骗的1700万元保费该由谁赔”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业内专家分析,“谁来买单”与杨建冬是否是泛华集团的员工直接相关,这需要警方的认定。“一旦警方认定杨建冬为泛华集团员工,泛华集团势必承担退还保费的义务,各级高管也难免受罚。”

  据了解,自今年7月1日起《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对追究连带责任已有明确表态。近期保险行业查处的另一起3.5亿元骗保案就曾有28位公司高管被“问责”。

  目前,泛华集团内部较为统一的观点则是,江苏泛华联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是一家正在申请筹建中的机构,目前并未开业。

  针对这一“诈保门”,泛华集团相关部门昨日向记者独家披露,杨建冬与泛华集团或泛华集团下属的保险代理公司没有雇佣关系,他也不是泛华集团及下属机构的员工。

  泛华集团还表明,目前查明的是,杨建冬不仅捏造了“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南通分公司”私刻公章骗保,还有更多复杂的案情,如涉及非法集资等问题。泛华集团官方无奈表示,摊上“诈保门”自己也是受害者。

  “事实真相终归会水落石出,目前值得泛华思考的是,为什么会被不法分子冒名骗取如此巨额款项?”一位保险分析师指出,这可能与此前泛华集团推崇的商业模式——“个人创业+后援平台”不无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泛华集团曾经是隅居东南沿海的保险中介公司,由于采取“个人创业+后援平台”的创新商业模式受到市场青睐,迅速崛起,并于2007年10月成为亚洲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保险服务企业。通过“个人创业+后援平台”模式,泛华集团为创业者提供资本、技术、培训以及产品供应等平台。

  这一商业模式助推泛华集团的分销网络迅速扩张。泛华集团高层还曾于2008年制订宏伟目标,意欲于2010年集团分销网络覆盖全国23个省,旗下公司增加到100个,销售人员突破5万人。

  “泛华所选择的这种创业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对加盟者的甄别筛选,以及加盟者的职业道德风险。”多位保险专家对此表示担忧,随着泛华的迅速扩展,泛华是否能够掌控复杂的组织构架,对分支机构业务是否能进行有效管控等均是泛华集团面临的考验。由于规模迅速扩大,泛华集团的内控机制必然受到考验,很容易给不法加盟者以可乘之机。

  泛华保险集团旗下公司涉嫌骗保1700万元

  商报讯 近日,保险中介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旗下一家分公司仅半年之内就行骗1700万元,时间之短、金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不过,这只是保险行业违法违规之冰山一角。骗保事件频频曝出,“考问”着保险行业的风险监管机制。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是亚洲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保险服务企业,曾于今年5月发布《泛华保险服务集团2009社会责任报告》,倡导所谓“大赢赢于德”,但不出两个月,公司就陷入“泛华保险南通公司诈骗”危机。如此大的骗保事件是在保监会不断加大惩处力度的背景下“公开”进行的。

  据了解,今年以来,泛华集团旗下江苏泛华联创保险代理公司南通分公司负责人杨建冬利用职务便利,骗取公司员工和客户资金约1700万元,受骗人数约120人,目前已被依法拘捕。近日,有网友曝出杨建冬私刻公章制作虚假保险产品,并指责泛华集团对这一骗局“不作为”。

  “涉案金额巨大,受骗者众多,这样的骗局让很多人在投保时心有余悸。”一位有购买保险意愿的女士告诉记者。

  泛华南通案仅是保险业诈骗中的冰山一角。统计显示,自2009年7月保监会决定开展打击保险业“三假”专项工作至今年5月末,全行业共发现和查处各类假冒保险机构案件32起,各类假冒保单20万余份,各类虚假赔案超过1.6万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涉嫌犯罪,全行业向公安机关移交并已立案侦查的“三假”案件达149起。

  保监会表示,一年来专项治理初步遏制住“三假”案件的高发势头。但多位地方保险业界人士透露,各地骗保骗赔现象仍较为严重。地方保险业内的顶风作案也正“考问”着监管层的风控机制。保监会稽查局局长裴光此前称,假保单涉及险种已呈多元化趋势,而保险中介机构涉假金额较大的案件开始显现,打击“三假”已纳入日常监管。

  在近日召开的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指出,把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监管报告制度,各保监局定期向保监会报告现场检查和处罚情况,同时强化监管制度的执行力。记者近日了解到,自7月1日起《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正式实施,“执行力”将是下半年市场秩序监管的一大重点。

  “骗保骗赔行为仍然猖狂,投保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保险专家指出,目前信息渠道较多,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前一定要多方了解,可通过公司官网或客服中心了解销售机构的真伪,并将保单号输入保险公司联网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诈保门”事件强遭披露 泛华集团遭重重质疑

  连日来,各家媒体对泛华一旗下公司的代理公司,江苏泛华联创保险代理公司南通分公司负责人杨建冬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公司员工和客户资金约1700万元的案件纷纷作了连续报道。而泛华保险代理公司在其公司网站上发了一则声明称:泛华保险在江苏南通没有机构,该员工也不是泛华的员工。因此泛华集团遭到了重重质疑。

  商业模式惫受考验

  泛华保险代理公司几年前偏安于广东一隅,在业内创造了“个人创业+后援平台”的商业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支机构,同时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保险代理公司。“泛华所选择的这种创业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对加盟者的甄别筛选,以及加盟者的职业道德风险”,多位保险专家对此一直表示担忧,随着泛华集团的迅速扩展,是否能够掌控其复杂的组织构架,对分支机构业务是否能进行有效管控等均是泛华集团面临的考验。

  杨建冬利用泛华集团名义诈骗事实真相的水落石出,“目前值得泛华思考的是,一个上市的公司,为什么会被不法分子冒名骗取如此巨额款项?”一位保险分析师指出:由于规模迅速扩大,泛华集团的内控机制必然受到考验,很容易给不法加盟者以可乘之机。这与此前泛华集团推崇的商业模式――“个人创业+后援平台”不无关系。

  泛华集团试图撇清关系

  泛华集团为了与“诈保门”撇清关系,发布公开声明表示:杨建冬冒用“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名义,虚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南通分公司”出售假保单,他与泛华集团或泛华集团下属的保险代理公司没有雇佣关系,也不是泛华集团及下属机构的员工。

  不过,杨建冬是不是泛华集团旗下公司员工,这与后来中国保监会批漏的“犯罪嫌疑人杨建冬,利用担任江苏泛华联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负责人职责的便利”等内容并不相符。

  上市公司也能被冒用 管理机制遭考问

  作为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众公司,泛华保险服务集团(CISG)在管理机制上是如何运作的?在信息披露方面,又是否遵循了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在旗下公司加盟上,又是如何管理的,有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一事件发生后,无疑是给保险行业一个严重的拷问,给保险行业这个本已不平静的水面投一巨石,这一巨石让保险业浪花四起,水面又如何平静下来,这就是考验各方管理机制的时候,泛华集团自身的管理机制必须加强。

  保监会严打“三假”

  对此,保监会表示,虽然一年来的专项治理初步遏制住“三假”案件的高发势头。但多位地方保险业界人士透露,各地骗保骗赔现象仍较为严重。地方保险业内的顶风作案也正“考问”着监管层的风控机制。保监会稽查局局长裴光此前表示:假保单涉及险种已呈多元化趋势,而保险中介机构涉假金额较大的案件开始显现,打击“三假”已纳入日常监管。

  在近日召开的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指出:“把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监管报告制度,各保监局定期向保监会报告现场检查和处罚情况,同时强化监管制度的执行力。

  泛华保险南通半年行骗1700万 让投保人心有余悸

  近日,保险中介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旗下一家分公司仅半年之内就行骗1700万元,时间之短、金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不过,这只是保险行业违法违规之冰山一角。骗保事件频频曝出,“考问”着保险行业的风险监管机制。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是亚洲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保险服务企业,曾于今年5月发布《泛华保险服务集团2009社会责任报告》,倡导所谓“大赢赢于德”,但不出两个月,公司就陷入“泛华保险南通公司诈骗”危机。如此大的骗保事件是在保监会不断加大惩处力度的背景下“公开”进行的。

  据了解,今年以来,泛华集团旗下江苏泛华联创保险代理公司南通分公司负责人杨建冬利用职务便利,骗取公司员工和客户资金约1700万元,受骗人数约120人,目前已被依法拘捕。近日,有网友曝出杨建冬私刻公章制作虚假保险产品,并指责泛华集团对这一骗局“不作为”。

  “涉案金额巨大,受骗者众多,这样的骗局让很多人在投保时心有余悸。”一位有购买保险意愿的女士告诉记者。

  泛华南通案仅是保险业诈骗中的冰山一角。统计显示,自2009年7月保监会决定开展打击保险业“三假”专项工作至今年5月末,全行业共发现和查处各类假冒保险机构案件32起,各类假冒保单20万余份,各类虚假赔案超过1.6万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涉嫌犯罪,全行业向公安机关移交并已立案侦查的“三假”案件达149起。

  保监会表示,一年来专项治理初步遏制住“三假”案件的高发势头。但多位地方保险业界人士透露,各地骗保骗赔现象仍较为严重。地方保险业内的顶风作案也正“考问”着监管层的风控机制。保监会稽查局局长裴光此前称,假保单涉及险种已呈多元化趋势,而保险中介机构涉假金额较大的案件开始显现,打击“三假”已纳入日常监管。

  在近日召开的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指出,把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监管报告制度,各保监局定期向保监会报告现场检查和处罚情况,同时强化监管制度的执行力。记者近日了解到,自7月1日起《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正式实施,“执行力”将是下半年市场秩序监管的一大重点。

  “骗保骗赔行为仍然猖狂,投保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保险专家指出,目前信息渠道较多,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前一定要多方了解,可通过公司官网或客服中心了解销售机构的真伪,并将保单号输入保险公司联网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分享: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