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6日
[导读]港币贬值,购买纯消费型保险为佳,分红保险汇率风险大成本高不划算
“我从2009年就开始筹划着去香港买保险了,打算今年夏天利用和老公的7天假期,去香港把这事儿给办了。”夏瑜今年的香港之行除了购物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自己和丈夫购买保单。
近年来随着内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资产配置相比之前更加多样化,赴港投保案例越来越多。
人们舍弃身边的保险公司选择在香港投保并非“瞎折腾”,费率低、保障全等因素是被看好的两个因素。“老实说,保障类保险的费率方面,香港保险费率明显低于内地。”某寿险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香港保单用港币购买,其汇率风险犹如双刃剑。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在香港投保所具保障也会随着港币贬值而缩水。
港币贬值4年已吃掉16.5%分红,买定期寿险不买分红险
和很多80后一样,去香港旅游购物对于夏瑜来说“诱惑力”不小。由于有要好的朋友在香港,入港之后食宿都很方便,所以基本每年都要去香港转转。
即便这样,谈到今年7月的香港之行,夏瑜仍难掩兴奋:“这次去香港并非单纯地游玩,投保定期寿险是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粗略地算一下,比起在内地投保,我和老公两个人在保费上能省将近10万块钱。”
之前夏瑜并不知道香港保险费率有多大优势,她说:“后来和香港朋友聊天,那边的保险费率比北京的便宜很多。”
为此夏瑜还特地咨询过香港保险代理人,对方表示,20年保期、250万元保额的定期寿险,夏瑜和丈夫每年交费金额大约在2500元和2800元左右,而如果在内地购买类似保险,夫妇平均每人要5000多元。
“香港保费比咱们这边便宜了近一半,20年下来,光是投保这个定期寿险我们能省下10万多块钱。”夏瑜盘算着。
夏瑜提及的是纯消费型的定期寿险,之所以没有选择两全型或者终身分红寿险,是因为她接受了内地专业人士的建议。
“去香港购买分红保险并没有太大必要,两地分红保险结构上并不会有太大差别。”家庭理财顾问李雯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除了分红险的收益波动外,李雯还提示了由于港币贬值而带来的汇率风险,“近两年人民币升值加速,未来继续升值预期强烈,投保人在香港购买分红险,即使收益相比内地要略高,也不一定能覆盖因港币贬值带来的保单缩水金额。”
和讯网数据显示,2007年1月12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港币=1元人民币”;而截至2011年5月12日,1港币仅值0.835元人民币。几年之间,港币相对人民币贬值幅度高达16.5%。这意味着如果从2007年初持有某固定现金价值香港保单,折回人民币时将会有16.5%的现金缩水,而这几年间香港保单分红收益能否比内地高出这一比例则未可知。
同样道理,在香港投保两全寿险也未必划算。李雯认为,两全保险相比纯消费定期寿险来说,所缴保费要求更多,虽然风险未发生将返还保费,但如果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多交的保费未必值得。
李雯还提醒说,内地投保人打算赴港投保,还要考虑交通、时间等成本,而在这方面内地保险公司销售的外币保险则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