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 正文内容

买不起租不起的蚁族没保险 该如何理财

来源:中金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5日

  大学毕业5年左右,年龄介于22至29岁之间,月均工资1956元,蜗居于环城地区的城中村内……如按所处区域划分,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全国数量者众。仅以北京为例,保守估计可达10万人以上。相关统计表明,全国蚁族已达百万之多。

  这个群体为何被称作“蚁族”?廉思介绍,这是因为他们与蚂蚁有着许多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毕业于重点大学,拥有较高的智商和知识水平;他们又是像农民工一样的困难群体,游离在城市边缘,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

  记者采访了解到,“蚁族”多数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平均月工资不到2000元,多数没有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像‘蚁族’一样的新群体是正常的,政府应当重视这些群体的困难和利益诉求,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是政府应尽之责。”

  “80后”为自己购买保险的比例不是很高。有些“80后”自学校毕业后,自己创业,往往忽略了给自己买一份保险,或者一时没有工作单位的,工作单位不帮买保险的,都是现实存在的情况。

  “五险一金”已经足够?

  “五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5种保险,其中前3种保险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单位承担的。“五险”提供的是最基本的保障,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法定缴纳的,与商业保险有区别。

  有64%的受访“80后”,认为单位帮助缴纳的“五险”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另外购买

  商业保险了。专业人士指出,这种想法存在误区。

  曾波说,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之外遭受意外,是无法通过“五险”获得补偿的。而商业保险中的意外险,就可以弥补这一保障漏洞。还有一种大病险,作用也很大:只要确诊患病,符合保险合同条款的,不管是否产生费用,都可以获得补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患的经济压力。

  记者向一些保险公司了解到,为员工购买意外险的单位,仍占少数。一些“80后”在校读书时,学校会统一购买,但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往往就忽略了。

  2010年如何让“蚁族”投资?

  我们应该为这些蚁族们动点脑筋,指导他们投资。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来讲,从私募基金来讲,基本上把小额资金投资排斥了。个人开设小额投资的股票账户,做股票的时间成本太高,还有可能发生亏损的风险。做其他的投资,渠道都很狭小。现在的方法有两条:一条是鼓励小额投资人开设股票或者外汇、基金的投资账户,成立专业的服务机构为他们服务;还有一条就是寻找一家好的私摹基金,开展小额资金投资业务。

  作为蚁族成员本身,一定要具有投资意识。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无奈的时代,你把钱存在银行就面临缩水,而且,没有谁来对你的财富缩水负责。因此,作为一个切身利益人,既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在小额资金的投资上,又不能不管不问。万般无奈之下,可以做一点股票或者外汇,今年的这两个市场都有机会。

  不过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梦想,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和方向去努力,虽九死其犹未悔,而且要准备长时期的打拼。中国这一轮的经济调整,少则三五年,长则十来年,所以要立足长远。投资职能是应对通货膨胀的一个无奈的办法,不可能早就很多投资高手,也不可能符合自己的专业爱好,不管职业前景如何渺茫,决不放弃。

  蚁族该如何理财规划生活

  “等幸福敲门”是典型的蚁族家庭,收入较低,却面临买房结婚的压力,有限财产最大限度利用是关键。“等幸福敲门”需做好现金管理,比如平时尽量用信用卡消费,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加强对银行账户内的资金管理,在考虑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注重资金收益率。比如办理银行的“定存宝”或“活期宝”业务,这样可在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享受到远远高于活期利息的资金收益率。

  基金定投对“蚁族”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投资方式。基金定投可以平均投资成本,避免长期投资风险。如果签约银行基金定投,还可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并且从历史数据看,基金定投年回报率在10%以上。对于几年后就将用钱的蚁族来说,到时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尽管现在收入较低,但“等幸福敲门”还需提高保险意识。由于其目前比较年轻,可以暂不考虑重疾险,但可以每年花1000元左右为两人购买意外险,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份保障。

来源:中金在线

责任编辑:佚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