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中国平安2010年中报:偿付能力无解 融资还是减薪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2日

  股东分红、独董加薪。不过偿付能力出现的危机,似乎揭示了中国平安以上举动的真实用意,它更像是为下半年可能遭遇的尴尬未雨绸缪。

  8月25日,中国平安公布了2010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8.66亿元,同比增长27.9%。总资产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万亿元。主要业务盈利数据均有所增长,报表让人艳羡。

  与靓丽的中期报表同时“出阁”的,还有中国平安《第八次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下称《决议》)公告。《决议》称,将向全体股东派息,每股派发现金0.15元;同时,中国境内独立非执行董事原20万元的年薪上调至30万元。

  但是中期报告中的一个细节,暴露了中国平安分红、加薪的真正目的。数据显示,在第二季度成功发行25亿元次级债后,平安寿险和平安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升反降,尤其是平安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36.2%,创偿付能力充足率考核以来新低,距离100%的警戒线咫尺之遥。

  摆在中国平安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采取融资、集团注资等方式充实实际资本;另一条是接受强制监管措施,其中包括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等内容。中国平安的分红、加薪决议,很像是为后一个选择寻找后路。

  即便再融资或注资解决了燃眉之急,中国平安高速的业务扩张,注定会对偿付能力充足率构成压力。这一问题面临的可能是无解的困境。

  偿付能力告急

  偿付能力充足率是保险公司资本充足率的量度标准,计算方法为实际资本除以法定最低资本。截至6月30日,平安寿险实际资本527.96亿元,最低资本255.88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6.3%,相比2009年末减少了20%。平安财险的实际资本为90.63亿元,最低资本66.52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6.2%,相比2009年末减少了7.4%。

  平安寿险和平安财险偿付能力下滑的趋势令人担忧,尤其是财险的状态不容乐观。2008年末和2009年中期,平安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3.3%和161.0%——现在已达到2008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

  对此,中报称,因为财险保费收入增长强劲,带动法定要求最低资本上升。

  早在2009年底,平安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就已经示警,平安财险二季度成功发行了25亿元的次级债,以增强偿付能力。事与愿违,财险的偿付能力不升反降,不发行这25亿元次级债,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可能已经低于100%。

  其他两家在A股上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要远好于中国平安。2009年末,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超300%,中国太保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8%,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3%。

  危机四伏

  保监会在《规定》的第37条中,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将保险公司分为下列三类,实施分类监管:(一)不足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保险公司;(二)充足I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间的保险公司;(三)充足II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的保险公司。

  平安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属于充足I类公司。对于这一类公司,《规定》第39条称,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充足I类公司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

  不过就是在偿付能力充足率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中国平安仍向全体股东派发2010年中期股息,共计11.47亿元。派息总金额占可分配利润额的47.79%。

  同时中国平安将由中国境内人士担任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0万元调整为30万元,调整后中国境内和境外人士担任的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相同。

  在风光的业绩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但如果中国平安下半年仍没有解决财险偿付能力问题,致使偿付能力恶化,等待它的可能是强制性的监管措施。

  《规定》第38条称,对于不足类公司,中国保监会应当区分不同情形,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监管措施:(一)责令增加资本金或者限制向股东分红;(二)限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三)限制商业性广告;(四)限制增设分支机构、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责令转让保险业务或者责令办理分出业务;(五)责令拍卖资产或者限制固定资产购置;(六)限制资金运用渠道; (七)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八)接管;(九)中国保监会认为必要的其他监管措施。

  由此看来,《决议》更像是在被监管部门限制分红和勒令董事减薪之前,提前采取的对冲措施。在被限制分红前提前分红,在被减薪前提前加薪。

  融资需求仍在

  其实,中国平安已经开始对平安财险下半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担忧了。

  7月30日,经保监会核准,同意平安产险增资60亿元,使其总资本金达到120亿元。这是平安财险继2009年底增资至60亿元后又一次大幅度的增资。截至目前,平安财险股本达120亿元、次级债45亿元。

  此次增资对平安财险偿付能力的改善需要画个问号。2009年,平安财险也曾经历过增资和发债,但结果是平安财险2009年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仍没有超过150%。此次增资究竟能为平安财险的偿付能力“续命”多久,是一个未知数。在平安财险保持高速扩张的情况下,其仍有融资需求。如果平安寿险也加快扩张步伐,那么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将受到寿险和产险的双重考验。

  截至6月30日,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从年初的300%以上降至218%,同时,深发展的业务未来也存在拉低中国平安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隐患。中国平安的融资需求有所显现。

  在融资渠道方面,发债和在A股增发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平安似有公开增发的可能。

  公开增发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最近三年以现金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可实现分配利润的30%。包括《决议》在内的分红动作,都是达到这一条件的重要步骤。同时,提高独董薪酬,可以增加独董对增发议案投赞成票的几率。《决议》中包含的两个重要议题,可谓一箭双雕。

  偿付困局无解

  但是无论是注资和再融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道,正如中国平安自己所说,保费的高速增长才是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问题的罪魁。

  保监会网站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全行业保费收入7998.6亿元,同比增长3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7.1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同比增长33.5%,人身险同比增长33.7%。

  平安寿险虽稍显稳健,但财险保费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上半年,平安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6.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1.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对中国平安不甚乐观,在各种考量下,中国平安非但不会放慢市场扩张的步伐,反而有加速的可能。

  国信证券数据显示,1-7月,中国平安寿险的市场份额为15.3%,排名行业第二位,排名第一的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为32.4%,排名第三位的新华人寿市场份额为9.2%。显然,中国平安与新华人寿的市场份额差距,要小于与中国人寿的差距。如果中国平安放慢对寿险业务的发展,市场占有率将受到后来者的挑战。下半年在新会计准则下,由于中国平安的寿险保费确认率较低,寿险的市场份额不容乐观。

  财险方面的形势更加严峻。1-7月,中国平安财险市场份额为14.4%,排名第一的中国人保市场份额为38.8%,排名第三位的太保产险市场份额为12.9%。由此可见,中国平安短期内威胁不到中国人保的市场地位,但如果稍有不慎,很快将会被太保产险取代。

  同时出于盈利的考虑,中国平安也不会放慢保费收入的扩张步伐。在激进的策略下,难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会一再亮起红灯。

  高速发展和提高偿付能力,中国平安只能取其一,显而易见,中国平安的选择会是前者,而后者将成为中国平安无解的命题。

分享: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