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成本下降业务均衡发展 产险有望扭亏实现全年盈利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7日

  风头一贯被寿险压过的产险业,终于扬眉吐气,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承保盈利,首次得以摆脱以往依靠投资收益撑面子的尴尬。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产险公司保费收入2018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承保利润39.6亿元,实现承保盈利的公司有2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3家。

  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这样的趋势,只要今年年底前不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国内产险业近5年来首次实现全年承保盈利几成定局。

  三大公司充当表率

  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平洋产险3家公司的保费收入在产险行业中的占比达到66.3%,在实现承保盈利方面,三大公司同样一马当先。

  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人保财险在保费同比增长21.7%的基础上,实现净利润26.45亿元,同比增长32倍。其中,承保业务实现盈利19亿元,与去年同期承保亏损15.34亿元相比,表现堪称“惊艳”。业务占比达到72%的车险业务,实现承保利润10.77亿元,直接带动整体承保盈利。

  平安产险上半年保费同比增长60.9%,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0.25亿元增加到10.88亿元。在风险筛选和成本控制有保证的前提下,平安产险电话车险业务实现242%的高速增长。

  太平洋产险则在保费同比增长45.1%的基础上,实现净利润15.21亿元,同比增长136.5%。

  据悉,太平洋产险旗下40家分公司中,截止7月底,已有35家分公司实现承保利润,剩下的5家之所以没有承保利润,有机构新设的原因,也有受今年水灾影响赔付加大的因素。

  此外,大地保险全国34家分公司实现承保利润,上半年承保利润总额为2.41亿元。大众保险上半年承保利润率为4.76%,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以往依靠投资收益的弥补,产险公司才能实现盈利。但今年上半年是承保业务有了利润,终于摆脱了对资本市场的一味依赖。”沪上某中资财险公司办公室主任如是感慨。

  综合成本控制有序

  由于车险业务占据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半壁江山,因此,整个产险业实现整体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车险业务摆脱了“有规模、没利润”的经营困境。今年上半年,车险业务顺利完成扭亏为盈,实现承保盈利22.7亿元。

  “今年上半年,车险保费折扣率有所下降,对个人客户的普遍折扣水平由此前的20%至30%回到15%至20%,车险件均保费水平较2009年上升约5%。此外,各产险公司普遍加强对代理渠道的约束和精细化管理,支付给代理渠道的佣金更为灵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售出保单的赔付率水平挂钩。”对于车险盈利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见费出单”等措施实施后,产险公司运营现金流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应收保费规模因此得到有效控制。

  其实不光是车险领域,对于佣金支出和赔付率等要素的控制也在非车险领域有所体现,这使得产险公司上半年的综合成本率下降明显。三大财险公司中,太平洋产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达到94.5%;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由去年同期的101.2%下降到了96.5%;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也下降到了96.7%。

  “太平洋产险手续费支出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8.7%下降至8.2%。平安车险保费增幅71.8%,但手续费支出的增幅仅为29.3%。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产险经营正走向控制业务获取成本的精细化道路。 ”本刊顾问、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指出。

  太平洋产险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车险承保利润已经明显超过非车险。这源于公司自2009年起持续推进车险精细化方案,在车险内部探索实施细分的产品、区域、渠道和客户分类管理,分别制定针对性的销售和承保方案,实现对车险业务价值的深度挖掘。

  全年承保盈利有望

  在8月30日举行的太保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太平洋产险总经理吴宗敏表示,公司综合成本率下降的良好表现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随着产险业相关监管措施的显效,各家公司综合赔付率、综合成本率以及利润指标均明显向好,产险业承保盈利不可能是昙花一现。

  吴宗敏的底气来自于太平洋产险车险和非车险的均衡发展。今年上半年,太平洋产险责任险、货运险和意外险等非车险业务增长较快,其中重大客户保费收入达到12.98亿元,同比增长61.85%。 “业务的快速发展是一方面,整个产险业要想持续实现承保利润,离不开市场竞争秩序的好转。 ”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监管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产险市场仍将处于盈利状况向好的承保周期过程中。上半年整个产险业斩获的硕果,应该能够在下半年得以延续。 ”沪上产险公司对于全年承保盈利均表达了乐观的预期。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上半年整个产险业的经营效益持续向好,但现在就断言产险业将进入新一轮盈利周期为时尚早。一方面,行业长期积累下来的粗放经营方式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市场秩序的规范仍然需要持续推进。另一方面,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虽然已经有了初步成效,但并不牢固,部分产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较弱,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分享: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