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预付卡实名制非"釜底抽薪"之策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姜瑜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7日

  近年来,尽管商业预付卡发展迅速,但其在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滋生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现象,助长了腐败行为。为此,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七个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实施商业预付卡非现金购卡制度。

  有助于防范腐败行为《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有三点亮点:一是建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二是实施商业预付卡非现金购卡制度。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使用转账方式购卡的,发卡人要对转出、转入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进行逐笔登记。三是实行商业预付卡限额发行制度。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曹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项制度对于遏制因预付卡而产生的各种腐败问题有积极作用。实名登记制便于相关单位或部门掌握购卡人的真实信息资料,这对购买预付卡从事贿赂的单位或个人,无疑是一道威慑。商业预防卡非现金购卡制度,也是为了便于对资金流转的监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购卡行为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商业预防卡限额制度主要着眼于减少和防范预防卡沉淀大量资金产生金融风险,同时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付诸实施有一定难度购卡实名登记制及非现金购卡制,确实能在防范腐败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其实施的可行性有多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叶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付诸实施仍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对工商部门的执法专业性表示担心。现在主要是由工商管理部门监督购物卡的发行和购买,而购物卡查验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要求执法人员具备必要的财务会计和查账知识。但是,税务机关一线工作人员较少,工商执法人员对企业财务往来状况的了解程度,可能并没有税务机关那么深入和专业。其执法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虽然建立购卡实名登记制,对于预防腐败能起到阶段性作用,但具体实施时应积极推动监察部、预防腐败局与税务、工商部门之间的联动,加强信息共享,不能过分依靠工商和税务机关。"

  在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方面,曹坚建议,将商业预防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与检察机关正在探索实行的行贿人档案制度合理连接,对有行贿嫌疑的购卡人信息,自动反馈至检察机关,对可能发生的行贿行为提前进行监督。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大量购卡的行为,应及时反馈至纪检组织,由纪委约谈相关单位负责人,了解其购卡的动机,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非"釜底抽薪"之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长期看,预付卡存在仍有其合理性。因此,在防范预付卡腐败、打击行贿受贿等问题上,还需考虑几个方面:首先,不能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解决预付卡腐败问题。"购物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满足了老百姓客观的消费需求,因此,建议建立规范预付式关系的基本的法律框架。如修改《消保法》的时候,应对这一问题作基本规范,同时配合相关规定。《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只具有管理性,而不具有规范性,也不是规范市场关系的正常手段。"叶林表示。

  其次,需从整体上对预付卡的发行、使用、解释、安全保障等重要环节进行规范。据了解,目前,在商家如何引入担保,银行是否介入,格式条款如何规定等各方面,国内基本还是空白。

  最后,预付式消费最核心的一点是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百姓上当受骗,而腐败则是衍生出来的问题。对此,有专家评论,要想反腐,还是应该下决心从根本上想办法,而不能仅仅通过实名制这一形式来解决。因为,实名制并非抑制购物卡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