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投资平安银行前身——深圳市商业银行(下称“深商行”),四年后,两行整合“平深恋”修成正果,中国平安 (601318.SH,02318.HK)在短短几年间获得“增值”回报高达170亿元。
中国平安于9月15日发布公告称,据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按收益现值法(亦称收益法),平安银行股东权益在2010年6月30日的评估值为290.8亿元,其中平安集团持有平安银行90.75%股权,价值为263.9亿元。
根据经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双方董事会通过的重组预案,上述90.75%的平安银行股份将转让给深发展,深发展将向平安集团定向增发16.38亿股,每股定价为17.75元。
上述预案还有待双方股东大会和监管部门通过,深发展和中国平安的股东大会分别将于9月30日和11月1日召开。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持有深发展29.99%股份的中国平安作为关联方,需要回避在深发展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深发展其余70%股份的股东将是该方案能否顺利通过的关键。
4年增值近170亿
2005年底,深商行总股本为16亿股,2006年平安集团在报告期内以每股1元的价格,向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财政局等11家单位,购买了10.08亿股,占深商行总股本的63%;之后平安集团再向另外几家股东购买了661万股平安银行股份。
2006年,深商行向平安集团以每股1元定向增发39.02亿股。2006年底,平安集团合计持有49.17亿股平安银行股份,占总股本的89.36%,此时,平安银行总股本为55.02亿股。
2007年8月,深商行更名为平安银行。
2009年,平安银行按每10股配5.79股向全体股东配售31.62亿股,以截至2008年12月31日每股净资产1.58元作为配股价格,之后平安集团控股平安银行达到90.75%,合共78.25亿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经《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测算,2006年平安集团投资深商行的成本为49.17亿元,2009年则约为46亿元,合共总成本为95亿元左右,从4年前入股深商行开始到即将转让平安银行股份,按评估值263.9亿元计算,深商行增值约为169亿元。
每股净资产曾经为负
深商行2006年年报显示,2005年年底每股净资产调为-0.17元,是因为“本行于2006年重组改制后开始执行现行会计制度,并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对2005年度财务数据进行了追溯调整”。而其2006年年报是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审计核定,属于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深商行2005年年报由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审定,同样为无保留意见,每股净资产却为1.5元,两家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财务报告出现较大差异。
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向本报记者解释,2006年平安集团正式入股深商行之前,聘请了独立第三方对深商行的财务状况进行重新评估,得出深商行2006年每股净资产为负数的结果;而在平安集团入股深商行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包括大量网点的建设和发展信用卡业务。
深发展确保平稳过渡
平安集团一位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平安和深发展在文化上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进展如何,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双方都难以心中有数。
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深发展澄清,近日有媒体关于“深发展涨薪应对人员流失”的报道并不属实。
该资料显示,深发展称,对比去年的人员流失率,整体来看,无论是分行还是总行层面,银行人员的流失率都没有上升;另外,深发展银行广州分行某副行长离职时间为2008年,并非部分媒体报道的2010年,其离职原因与两行整合无关。
深发展贯彻绩效导向的薪酬机制,每年会根据业务绩效考核给予优秀的员工不同幅度的加薪,未来两行整合过程中,会坚持“不裁员、不降级”的核心原则,确保平稳过渡。
理查德·杰克逊上周表示,两行未来品牌名称还没有确定,正在做仔细的调研,也需要监管部门审批,未来两家银行必定有一家要更名。他透露,希望可以利用平安的品牌优势。
“新的银行,在未来全国商业银行格局中要做出‘平安’的特点。”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也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