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深圳保险业在市场化机制、人员发展、分配制度、产品与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超过三十项领全国之先的改革和创新,成为首个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创了全国保险业创新发展的一块“试验基地”。
首开人寿保险之先河
在1979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在老百姓眼里,保险公司就和银行一样,拥有着行政级别,经营管理体制上受政府主导,保险业务也是来自行政指令。
1979年11月,人保广东省分公司在深圳设立了支公司。人保深圳支公司在业务上主要以“组织经济补偿,防止灾害损失,增加社会福利,支援四化建设”为方针,办理以企业为主的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
根据国外保险业经验,财产险只是保险市场很小的一部分,寿险才是主场。随着最早一批人对保险认识的增强,也发现了人寿险的前景。1988年3月,升级为分公司的深圳人保出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中国人寿保险深圳市公司,行使人保深圳市分公司的人身险业务管理职能,这是全国首家专业性寿险公司。
1988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信托投资公司合资组建了平安保险公司。这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出现,开创了中国保险业的先河,也打破了多年来保险市场独家经营的体制。
平安保险成立之初,也将主营业务放在财产险上,随后,将眼光瞄准了前景更广阔的寿险。1993年4月,深圳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正式成立。
但是,在当时中国社会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拓寿险业务,过程是异常艰难的,平安人寿一开始就遇到了棘手难题。“寿险是什么东西?”“买了寿险不是诅咒自己在未来几十年发生意外吗?”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寿险是多余的,甚至是不吉祥的。
“我们的业务员去人家家里洽谈,在解释了寿险的意思之后,主人就开始下逐客令。”早期平安保险从业人员吴先生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他回忆,当时不少人是拿着复印的红头文件去谈的,做得最多的不是推销而是解释工作,告诉老百姓什么是保险,什么是人身险,什么是寿险。
在保险从业人员的坚持中,市场慢慢被打开。1994年7月,平安人寿签发了第一份个人寿险保单,这是中国大陆民族保险业的第一份个人寿险保单,有力推动了深圳市人身保险险种结构的变化和营销体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