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阳光保险清退员工股追踪 三年来员工的钱从未入股公司

来源:新快报    作者:张潇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5日

  借公司高管个人账户募资 三年来员工的钱从未入股公司

  昨日,新快报独家披露了阳光保险突然强行清退员工股,涉及金额可能达到9亿元的新闻。随后,记者又接到多名持股员工的爆料,称其从三年前出资认购股份,到最近被清退,资金都是在公司领导的个人账户中进出。由于三年来所有募集资金一直未能投入公司,因此有员工质疑,阳光保险在募集员工股中存在欺诈,其行为或涉嫌非法集资。虽然员工们都还在等待公司对清退股权给予明确说法,但是阳光保险方面还是依然是保持着沉默。而记者连续两日发送的采访提纲,都在对方表示已收到后就石沉大海。

  员工出资均由个人账户进出

  根据记者掌握的会议记录,在2007年11月,阳光保险启动了第二轮的员工持股计划。但其中颇为蹊跷的一点是,根据阳光保险当时制定的员工参与持股计划流程,首先是由各省市分公司要按照总公司指定的银行,以分公司一把手的名字开设个人账户。在员工将资金汇入此账号以后,同时将实际出资情况报所在分公司工会进行录入统计。当总公司工会通过与银行及省市分公司工会核对无误后向出资员工出具投资凭证,并尽快开展投资公司相关的法律程序性工作。

  对此,有阳光保险广东分公司的员工透露,2007年其参与第一批员工持股计划的时候,就是将资金打入了某股份制银行的一个名为李某的账户,账号为“3234900××××”,而李某其人时任阳光保险的总裁助理兼广东省分公司一把手。而当年的员工持股动员会议记录也显示,就连此前有部分员工参股的阳光保险旗下经纪公司的资金,最后都转入到各分公司领导开设的个人账户中。

  此外,在最近的清退中,不少拿回了初始投资款及收益的员工也发现,向自己的银行账户里转款的账户也是个人账户。其中,部分广西和湖南的员工就透露,在转款账户中多次出现了名为“廖某”、“李某东”名字的账户,而此廖某与2007年在阳光保险总裁办任职的廖某同名,后者正是当年员工持股计划的负责人之一。记者就此查询了2007年底阳光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的通讯录,发现廖某、李某东的名字赫然在列。

  尽管阳光保险方面迄今都未披露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金额,但至少有数亿元的员工持股款项就这样由个人账户进进出出,自然也让外界对于其员工持股计划的性质和真实用途充满诸多质疑。

  员工出资款未能入股公司

  带着持股员工们的质疑,记者也就此咨询了广州的多位法律界人士。某大型律师事务所的郭律师告诉记者,从目前持股员工持有的各项证据来看,还不足认定员工持股计划中是否存在违规或违法行为,“关键是员工们手中没有具体的投资参股的合约。”

  据记者了解,虽然在2007年阳光保险就完成了《阳光保险员工信托持股协议及管理公约》的制定,但是其高层也在公开会议上明确表示,“(由于该计划)涉及面很广,也涉及公司机密,因此公约不能发给每个员工,各级公司工会要向每一位参股员工进行宣导。”因此,接受记者采访的持股员工目前仅持有公司发放的出资凭证(收据),虽然签署了信托资金委托书,但却并没有获得任何有关持股协议及管理公约的具体文本。对此,接受采访的律师多表示,这是员工们维权的最大障碍,因为无法了解该持股计划终止后的处理条款到底是怎样约定的。

  “员工出资由个人账户进出,本质上并不违规,当年也有很多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是这样实行的,因为这些个人账户主要是过账的作用,关键的要素是看这部分钱到底有没有经过个人账户转入了代为持股的工会账户,并最终投资入公司。”郭律师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掌握的信息还很有限,但如果员工的资金真的由工会代持并投入了公司,形成持股关系后要清退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公司账户里的钱是不能轻易打回个人账户的。”

  而从阳光保险本月发布退股通知内容来看,其官方也承认“出资款至今未能入股公司”。那么在过去三年,数亿元的员工出资款到底存在于哪个账户之中,到底又进行了哪些投资从而录得每年9.02%的(单利)收益就又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分享: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