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3日
全球的红酒交易在继续沸腾,过去几年的发展趋势得到进一步印证——顶级红酒交易的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5月27日,香港佳士得的红酒拍卖以5971.8万港元落槌,全场拍品100%成交,活跃的亚洲买家一举买下成交价前十名的拍品;5月27日-28日,亚洲及全球最大名酒拍卖行Acker Merrall & Condit的香港名酒拍卖会创出9100万港元总成交额及99%成交率,并刷新三项世界拍卖纪录。
拍卖大佬瞄准中国
当你看到最近香港进行的几场大型红酒拍卖会上,大中华区买家轻而易举地打破一个接一个的纪录时,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波尔多葡萄酒酿造者开始张口闭口都是中国——中国买家正在逐渐取代华尔街的交易商,成为高端红酒价格上涨背后的推手。
5月27日,香港佳士得将其 “佳士得名酿·酒庄窖存之宝”定为 2011春拍首场,事实证明这是个明智的安排,100%的成交率和长达8个小时拍卖中藏家的踊跃竞投,无疑让其春拍首场告捷。“6瓶1.5公升装拉图庄佳酿以18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再创最新拍卖纪录;1瓶6公升特大号瓶佳酿也以168万港元的高价成交。”佳士得名酒部国际主管艾士维(David Elswood) 表示,该场拍卖成交率高达100%,14件拍品的成交价均超过100万港元,这都彰显了市场对顶级珍罕拉图庄佳酿的炽热需求。佳士得亚洲区名酒部主管暨葡萄酒大师葛蒂斯(Charles Curtis, MW)则透露,亚洲买家尤为活跃,成交前十名的拍品悉数被亚洲买家收入囊中。
同一天,红酒拍卖行里的生力军、来自纽约的拍卖行Acker Merrall & Condit在香港的成果甚至超过了老牌劲敌佳士得,不但创下9100万港元总成交额,同时以一箱1988年DRC Romanée-Conti、一箱1982年Lafleur 及一批Comte Liger-Belair刷新三项世界拍卖纪录。Acker Merrall & Condit行政总裁John Kapon更亲自操刀主槌拍卖,并大力赞扬中国香港及亚洲名酒拍卖市场的活力,Acker 在亚洲开拓业务的决心和野心显露无遗。
中国对葡萄酒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在过去的几年,全球有影响力的拍卖行纷纷对瞄准内地市场投入更多注意力,甚至连Acker Merrall & Condit这样来自大西洋[14.50 1.83% 股吧]彼岸的后起之秀也大力进驻香港,借此俘获内地购买者。的确,当中国的红酒爱好者发现不用远赴重洋就能收获心头好时,他们的竞买热情无疑更加高涨。
中国成为 “接棒者”
中国内地买家一掷万金的豪气,不仅逐渐将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买家挤出一级葡萄酒市场,也让外国的酒庄和红酒供应商目瞪口呆。于是,昔日骄傲的酒庄庄主们放下贵族的架子,纷纷不远万里跑到中国宣传踩点。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被定位为最富潜力的红酒“接棒者”。
无论是拉菲、拉图、奥比昂还是玛歌,中国买家的热情不但重新划分了这些顶级名酒的世界销售格局,让法国人想不到的是,甚至连这些酒的副牌酒价格都跟着被推高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据说,2005年之后,拉菲的副牌酒身价涨了10倍。
从品酒会到私人酒窖,再到一只只摩拳擦掌的红酒基金,中国新贵阶层近几年对顶级红酒的膜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似乎还远未到顶峰。然而也有人担心,中国买家盲目的狂热和相关红酒文化储备的匮乏会搞乱葡萄酒市场,除了假酒横行,可能还会造成葡萄酒酿造者的偷懒懈怠。总之,内地买家成了红酒拍场及消费主力,但中国距离理性消费葡萄酒无疑还远着呢。
商报记者 李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