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央行重申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作者:聂伟柱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7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称,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存在较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

为此,该份报告列出了今年需做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这其中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等。

事实上,进入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即正式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

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央行提出,“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

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的历史新高,存款准备金率也由此成为央行管控流动性的常用工具。与此同时,央行还连续四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

对于存准率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更是指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限。“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问题,都是取决于条件,从国际经验上来讲,也没有明确的一个尺度。”

然而,在频繁地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情况之下,近来已有不少学者开始警示,由于货币政策存在一定滞后性,应防范货币政策“超调”。经济统计数据更是加剧了此种担心:6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落。

在此种担忧之声日盛的当口,某种程度上而言,央行在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重申,2010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显示了央行在把控流动性总闸门、管住通胀的货币条件问题上的决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记者,当前货币政策应该保持上半年的稳健态势,货币政策的调整,要等到八九月份,看当时的经济指标再作考量。

在报告中,央行还表示,将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探索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当前,监管层对大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为11.5%,对中小银行的要求为10.5%。中国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之后,银行业资本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亟待完善。

一般来看,我国银行业目前补充资本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式:提高利润留存补充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次级债等债务工具融资。

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问题上,周小川近来已在多个场合表态,中国有必要也有条件采纳和应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