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的出口信用险可谓全面开花,在纵向的行业领域和横向的“东、中、西”地区,都呈现出爆炸式高速增长。
在汽车行业,出口信用险通过短期承保业务,明显提升了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信保支持汽车整车出口16.2亿美元,增长52.5%,高出了同期出口增幅一大截。其实,信用险对汽车整车出口的渗透率,在1到7月就已经比2009年全年增长了6.5个百分点。目前,出口信用险对国家级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的覆盖面达到90%。
事实上远不止于一个汽车行业,在配合国家相关产业振兴规划及落实产业政策过程中,中国信保还确立了机电、高新技术、轻工、纺织、农产品和医药等诸多重点支持行业,在展业过程中对这些行业都采取积极的承保政策,承保资源优先向这些重点行业倾斜,主动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今年1至8月,短期出口信用险支持机电产品出口492.8亿美元,增长126.9%;支持电子信息行业出口274亿美元,增长146.9%;支持纺织产品出口141.6亿美元,增长125.4%;支持轻工行业出口91.8亿美元,增长150.7%;支持船舶行业出口29.9亿美元,增长222.8%;支持农产品出口30亿美元,增长72.7%;支持医药产品出口36.2亿美元,增长86.7%。
在力促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中国信保还创新了对服务贸易出口业务的承保。目前,已经为飞机维修、项目咨询、油井勘探、芯片测试等多种服务贸易出口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例如,海洋油田钻井服务的附加值较高,属于资金和技术都比较密集的服务贸易。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中国信保创造性地承保了国内公司为中东石油公司提供海上油田钻井服务的业务,承保金额达到1亿美元。
信用险不仅在众多行业全面开花,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全方位、多地域开花,在东部、西部和中部多点突破,呈现飞跃式高速发展。2010年以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国信保在遵循信用保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完善承保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险力促区域经济发展。
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出口大省,针对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中国信保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险的资源投入,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了江苏的光伏、船舶、轨道交通等产业,浙江的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广东省的电子信息、家电等产业。截至9月14日,江苏省出口信用险承保金额达到174.2亿美元,增长149.2%,浙江省出口信用险承保金额达到180.4亿美元,增长132.0%,广东省出口信用险承保金额达到225.9亿美元,增长107%。
在西部,中国信保加快了地区服务网络的拓展,将西安、成都两家营业管理部升格为陕西分公司和四川分公司。截至9月14日,出口信用险在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的承保规模达38.6亿美元,增长64.2%。同时,信用险加大了对西部特色产业出口的支持力度。1至8月,中国信保支持陕西果业出口1.5亿美元,支付赔款40万美元。在新疆则重点支持出口企业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在“中部崛起”过程中,中国信保健全了在中部地区的机构,增设了山西分公司。截至9月14日,出口信用险对中部六省的承保规模达到57.9亿美元,增长171.7%。安徽省一家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企业在信用险支持下,今年前七个月的出口规模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在江西,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比2009年增长近5倍,对全省光伏产品出口的渗透率达到65%。
2010年中国出口信用险总承保金额和短险保额的高速成长,使中国信保在伯尔尼协会(国际信用和投资保险人协会)所有会员中排名攀升至第三,仅次于科法斯和安卓。
中国出口信用险今年获得如此飞速发展,主要因为其依托国家政策性保险而形成的自身良性循环。
另外,虽然中国信保的承保量如此突飞猛进,对其原有资本金已构成压力,但目前阶段中国信保的资本金还不会影响到其承保能力,原因有二。一方面,中国信保在强化对风险集中度、未了责任、最大可能损失、赔付率的动态跟踪的基础上,已按比例安排了再保险,这就相当于借助别人的资本金拓展自己的业务,使得自己的赔款准备金提取获得充足余量,从而达到了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另一方面,不久前,汇金宣布将通过汇金债募资1875亿元,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中国信保补充资本金。应该说,与其他险种相比,出口信用险有其独特性,中国信保成立时,其资本金来源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的40亿元风险基金,并承诺按照1∶20的承保责任为其增资,当其出现亏损时给予补偿,这种情况下,在信用险业务全面开花之时,中国信保就少了一层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