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0日
家住遵义路的徐小姐一月之内多出了两笔“意外之财”,两对原本想买她房子的夫妇,因为贷不足七成房款,最后只得放弃定金。房市跌宕起伏,一些中介公司为了拉拢客户,或部分隐瞒银行贷款政策,或推销“曲线贷款”。很多买房人因此沦为“等贷”一族,更有甚者,最终只能放弃购房。
卖家:一月之内两笔“横财”
结婚时,徐小姐夫妇在中山公园附近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两居室,面积不大,但得房率较高,小两口住住很是惬意。年前,徐小姐产下一子,为了照顾新生婴儿,徐小姐父母特地从四川来沪。屋子里一下子多出三个人,显得拥挤不堪,考虑到孩子以后上学,徐小姐决定换房。好不容易选中了一套三房,为了房东不生二心,他们果断付了二十万元定金。房东同意给他们两个月时间先卖掉自己的房子,然后再签合同付首付。
五月中旬,徐小姐将自己的房子挂牌出售。由于地段不错,价格也适中,看房的人很多。经过一番比较,徐小姐选中一对中年夫妇。谈好基本条件后,中年夫妇付了两万元定金,并委托中介询问贷款事宜。双方约定,次日签订购房合同并付三成首付款。
然而,第二天中午,徐小姐却只等来中年夫妇的电话,对方称经过询问,他们的情况并不能贷足七成,也就是说,首付款会相应提高,但他们手头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放弃。 “我们也是受了中介的误导,以为可以贷足七成,希望能返还部分定金。 ”考虑到对方也是受害者,徐小姐返还了对方一万元定金,她想,自己的房子之前那么吃香,重新挂牌出售应该很容易。
不料,房子再次挂牌,却乏人问津,偶有几个看房客也是不断压价,眼看两个月的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徐小姐很着急。
本周一,徐小姐总算等来诚心的买家。这是一对安徽来沪的年轻夫妇,看了徐小姐的房子后很满意,并很快付了2万元定金。双方约定周三签订合同,并付三成首付。然而,昨天中午,徐小姐又等来一个坏消息。
这对年轻夫妇在上海没有房,但是在安徽曾经贷款买过房,虽然房子已经卖掉,但银行里仍有贷款记录。因此,现在就不能算作首套房享受付三成贷七成,而只能是付六成贷四成。
“年轻夫妇当初都是听中介说可以贷到七成,结果自己去问了才知道是这种状况。 ”徐小姐说。年轻夫妇希望徐小姐能够返还定金,徐小姐感到为难,“这几天我跟很多买家都说房子卖掉了,一心一意等签合同,现在又遇到这种麻烦,我也受到很大影响。 ”眼看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大半,徐小姐急得焦头烂额。
买家:买房还要伪装身份
无独有偶。浙江人马女士也在中介公司“吃了药”。马女士看中了共康三村的一套房屋,通过中介公司与上家谈妥了价格、付款方式、交房时间等一系列购房细节,并且支付了2万元定金。“当时,中介表示,可以免费帮我向银行办理贷款,并说我没有买过房子,可以贷足七成,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申请利率打折。 ”马女士被中介说得很动心。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昨天下午,马女士终于等来了中介的一通电话。“他们说我是外地户口,不能办理贷款。 ”马女士觉得很突然,更让她意外的是,中介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即,让马女士出资8000元,帮她虚构一个缴纳过四金的公司白领身份。
马女士拒绝了中介的提议,要求退还当初支付的2万元定金,却遭到了对方的严辞拒绝。无奈,马女士致电报社寻求帮助。
中介:贷款从来不是问题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沪上多家房产中介,面对首套房的购房需求,不少中介均脱口而出保证七成贷款。
天气炎热,广中路沿路开着的几家房产中介里,门庭冷落,工作人员打着呵欠。偶尔有路人停下来看看中介门口的广告牌,立即有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前。
听闻顾客刚需购房,虽然诚心十足,却对贷款额度存在疑虑,中介立即回应说:“首套房?首付三成,贷款七成,还可以有折扣。 ”看到顾客半信半疑的表情,中介进一步解释说,公司跟多家银行都有专线联系,“贷款从来就不是问题”,而且,也有多种办法可以“曲线贷款”。
“我曾经有过一套房子,但是现在卖掉了,有贷款记录,还能做成首套吗? ”顾客询问。
中介表示没问题,称至少有两种办法可帮助贷足贷款。第一种办法,夫妻假离婚,用未做过主贷人的一方的名义去购房,则可以作为首套房;第二种办法,突击准备一份营业执照,用公司购房的名义申请贷款。至于两种方法是否行得通,中介表示,一直有顾客如此操作。
银行:贷七成有条件,勿轻信中介
昨天,记者致电多家银行,询问贷款政策。针对首套房是否能够贷足七成这一问题,所有银行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根据现有政策,首套房首付在30%以上,公积金贷款最高不超过60万元。也就是说,贷款的上限是房价总价的七成,但能否贷足七成,要考量多项因素。其中包括贷款人的收入水平、还款能力,以及信用记录等。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并非所有人首套购房都能贷足七成。 ”浦发银行[9.74 0.52% 股吧]一名工作人员说。
不少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近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银行资金紧张。个人贷款不过几十万元或者上百万元,但不少企业贷款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同样的手续,耗费同样的时间精力,有些银行自然是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了。
业内人士称,先不论还贷压力的加大,目前买房人就连是否能够贷到款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未知数,即使购房者符合了银行苛刻的贷款条件,也很有可能沦为 “等贷”一族。
“买房人要更理智一些,不要听信中介的一面之辞。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对贷款政策不够清楚,可以随时致电银行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