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文龙 廖斌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4日
一套发黄破旧的公债券,静静地躺在柜子的最深处,装裱精致的收藏盒,透出一股历史的纵深感。当瑞金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会长严帆庄重而小心翼翼地打开收藏夹时,就好像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现在只能看到这套经济建设公债券了,革命战争公债券已经拿到赣州的博物馆展览了。”在许多瑞金老表的旧衣柜里,仍然珍藏着这样的公债券。十多年来,这位祖辈曾是开国少将的红色收藏家一张一张从老表手里高价购买,才将这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行的第一笔公债券收集齐全。
“这是新生的红色政权最早的金融尝试。”严帆陷入了沉思,耳畔仿佛又响起了战火纷飞年代的号角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选举产生后,蒋介石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又分成几路,张牙舞爪地向苏区中心地带扑来。”漫天尘土和凋零的秋叶中,瑞金已隐隐听到隆隆的炮声。
第四次反围剿前夕,国民党对苏区不仅军事上大规模围剿,白色恐怖压得人喘不过气,还在经济上进行严酷封锁,企图使中央苏区“无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的补给”。在残酷的战争形势下,1932年6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行了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券,筹备战争经费,一动员就受到了苏区百姓的踊跃购买,60万元一个月内就发行完毕。
1933年夏天的一天,骄阳似火,在通往瑞金县城九堡区的一条羊肠山道上,颤颤巍巍地走来了一位裹着小脚的老大娘,在圩场的公债还本付息代办点前喝了一杯水后,老大娘就从身上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几张公债券,“同志,我不是来兑换的,我是来把公债券还给公家的。”老大娘话语中透出坚定。
“这位大娘丈夫早逝,两个儿子参加了红军,都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牺牲了。”每次讲到这个故事,瑞金红色金融史研究者、《共和国金融摇篮》著作者之一的钟俊诚都忍不住眼角湿润。“但是这位刚强的母亲没有流一滴眼泪,只是把区财政部给的15元抚恤金紧紧抱在怀里久久没有放开,似乎抱着两位亲生儿子。”当时正逢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券在这里进行发行宣传,老大娘一头钻进了区政府,把没有捂热的抚恤金全部买了公债券。“老大娘执意要把公债券退回公家,为革命战争尽一份力量。”
法国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使毛泽东和其他根据地创始人清醒地认识到,革命想要成功,必须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尽管瑞金已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但是苏区的经济基本上是个空壳子,一穷二白,战争经费主要来自于战争缴获和“拔土围子”(打土豪)。“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期间先后发行了两期革命战争公债、一期经济建设公债,公债收入成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经济血液,这是中央苏区为粉碎国民党围剿最重要的筹资办法。”点上一支烟,钟俊诚凝重地说。
在瑞金,流传着许多这样的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的故事。1934年春天的一个晚上,瓢泼的大雨落在苏区大地,闪电不时划过黑暗的天空,苏维埃国家银行瑞金县支行营业部的主任刘春发戴着斗笠回到了步权村老家。看着连夜赶回来的儿子,正在烧火做饭的母亲非常诧异,原来为了支援前方打仗,政府发出了工作人员“每天省下2两米”、自带粮食办公的号召。听了儿子的话后,第二天母亲就把米缸里的六七升米全部倒进了一只布袋,让儿子背回了银行,临走时还把一根足有三寸长的银发钗交给儿子捐给公家,这是这位母亲出嫁时的嫁妆。“这个故事被当时的刊物《红色中华》刊登出来后,不久,一场剪去长发摘下银饰的妇女运动就在苏区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了。”钟俊诚说。
在革命战争年代,瑞金人民就是这样倾其所有支援着经济困难的红军和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瑞金的23万人口中,12万妇女全部把头上和家里的金银饰捐了出来,充实了国家银行的国库,一直到解放前,瑞金都是一个“无银县”。公债券到期后,许多百姓也没有去兑付,成为了珍藏在箱底的“文物”。
历史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在当时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第一笔公债为何能够成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获得了最大的支持?“公债的推出是为了劳苦大众,完全是为了争取革命战争胜利与谋求工农解放,生命力在于依靠群众并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钟俊诚加重了语气,“鱼儿离不开水”,瑞金县家家户户都有红军,尽管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以老大娘为代表的人民在“为自己的儿子购买公债,支援自己儿子、丈夫的部队。”
岁月流逝,硝烟散尽。从简陋农舍里的国家银行到今天的金融大厦,从革命建设公债到今天的国债,历史的车轮飞快地转过。如今金融已经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每个细节,老百姓每天都在与日新月异、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打交道。革命建设公债券今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珍贵的文物。但是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形势怎么变化,金融的出发点、立足点都是为了人民,“为大家能够过上好日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主体依然是人民大众,金融如果脱离了老百姓,势必会被百姓所唾弃,被市场抛弃。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苍翠的红军长征第一山云石山高高耸立,哺育了红色政权的母亲河绵江奔流不息,沙洲坝下,来红军井、烈士纪念碑、国家银行旧址纪念瞻仰的游人如织。历史的天空中璀璨的群星,永远照亮着后来人的前进之路。那么,那交织着血与火的一页告诉我们什么?“一切为了人民”,以民为本,或许这就是金融的真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