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公布的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在下半年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按照 “十二五冶 规划的总体要求,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为此, 银行业要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稳健性标准, 强化内部约束, 继续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均衡把握贷款投放总量和节奏, 认真落实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合理。 坚持 “区别对待、 有扶有控冶 的原则, 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现代服务业、 科技自主创新等的金融支持, 严格控制对高耗能、 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 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和“三农冶 领域, 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强化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管理, 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经营环境的变化, 加大对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的管理力度, 防止信贷资产质量下滑。 强化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 切实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工作, 严格控制、 审慎发放并科学管理新增平台贷款。 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严格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 防止出现假按揭和 “次级房贷冶, 严禁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投资投机领域。 同时, 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和期限结构, 降低贷款集中度风险, 缓解资金期限错配问题。
转变经营发展方式, 强化资本约束机制。 今后一个时期, 银行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改变过于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 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特点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 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改善收入结构, 增强综合盈利能力。 同时, 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 提高资本质量, 根据资本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拓展业务, 加强内部积累, 增强资本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提升银行业稳健性标准。 我国将积极借鉴国际银行监管改革最新成果, 根据银行业发展实际, 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合理提高银行业稳健性标准。 提高资本质量和水平, 扩大资本的风险覆盖范围, 探索建立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 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 探索建立国际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标准; 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 研究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更高、 更审慎的监管标准, 全面实施巴塞尔域和巴塞尔芋; 完善跨境银行监管和处置的合作机制。 拓展压力测试应用范围, 完善数据基础和技术方法, 逐步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信托投资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 财务公司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 积极防范和化解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融资性担保公司、 典当行以及民间融资行为的关联性风险, 进一步夯实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基础。
继续深化改革, 完善多元化的银行组织体系。 进一步推进已改制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重点推动农业银行 “三农金融事业部冶 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 完善公司治理。 加快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 不断提高其服务对外经贸和企业 “走出去冶 的能力和水平。 研究推动农业发展银行改革。 积极推动中小商业银行改革。 稳步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试点。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提升服务 “三农冶 和中小企业的水平,完善农村金融政策扶持配套体系。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规范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的银行组织体系。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