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上海银行期盼新行长及早到位 艰难清障力争年内上市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6日

  尽管在公众面前一直保持低调,上市仍然是上海银行备受瞩目的敏感话题。

  早在2000年,上海银行就透露了上市意向。然后直到2011年才重新站在IPO起跑点。这个正在致力于上市冲刺的城商行,行长职位人选已空缺半年,董事长已62岁。日前,多名接近该行高层的人士透露,现任建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金煜或将出任上海银行行长一职。新行长越早到位,越能为上市扫除障碍。

  “上海银行今年一定要上市。”一位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上海银行资产状况在城商行中数一数二,配合今年政府所表现出的决心很有希望,上海银行201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长一年的议案。“这昭示着其最迟能在2012年5月28日上市,今年如果不能上市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年内力争顺利上市

  如今,上海银行资本制约发展的瓶颈日渐凸显,据上海银行2010年财报,该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和8.92%,贷存比为74.45%,接近监管层75%的红线约束。

  截至2010年底,上海银行总资产5668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21.62%。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为38.5%,和上海银行一样处于上市敏感期的江苏银行2010年资产规模增速也高达30%。在城商行的队伍中,上海银行资产规模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落后。

  上海银行先后设立8家异地分行,业务高速扩张带来的资本金瓶颈问题日渐凸显。业务扩张乏力需要更多资金支撑。上市对银行而言可以建立起资本补充的长效、动态机制。除此之外,股东回报的也是上海银行不得不面对的压力。作为本土银行,上海银行没有寻求政府的财政补贴和行政帮助来化解历史包袱,而是另辟蹊径数次引进外资,并进行股权整合。

  据2010年财报显示,上海银行三家外资股东的股权合计达到18%。其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持股8%,国际金融公司持股7%,上海商业银行持股3%。外资股东对银行内控监督起到一定推助作用的同时,也会对银行业绩构成比较显著的压力, 在既定时间内对更多投资回报的期求更为强烈。

  对上海银行来说,上市同样也是地方政府的期望。上海国资委全资拥有的上海联和投资将持有上海银行15.09%股权,位列第一大股东。此外,加上上海各区县财政局持有的股权,国有股东在上海银行所持股份达到34.86%,政府背景雄厚。目前上海市16家市属金融企业中成功上市的只有浦发银行一家。考虑到上海作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上海银行成为城商行上市梯队中默认的排头兵。此前,有关部门正就上市金融机构的员工持股问题制订有关办法,持股比例被严格限制在5%以下,包括首发上市的证券公司、城商行都要据此操作。截至2007年末,上海银行总股东数逾4万户,其中个人股东逾3万户。该行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比例高达总股本的24.28%,逾6.3亿股。上海银行股东数量之多和内部员工持股比例之高,被业内认为是其上市审批最大的阻力。

  2010年9月,财政部联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其中规定“公开发行新股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单一职工持股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或50万股,否则不予核准公开发行新股”。而后,对于五部门新规没有明确突破的“城商行上市股东200人红线”问题,银监会和证监会达成共识:“以新《公司法》实施为界,2006年以前城商行上市股东超过200人的可以申报IPO材料,而其他公司申请上市,必须先清理超限股东”。自此,上海银行上市的最大制度性难题,被认为得到解决。

  出资细节尚存瑕疵

  上海银行在设立之初,出资细节存在瑕疵。上海城市合作银行设立时各家城信社分两次完成净资产分配,上海银行鉴于当时筹建工作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处理,根据各家城信社净资产分配、股权配置的实施进展情况逐步调整和确认实收资本,使得上海银行设立后一段时期内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存在差异。

  据资深投行人士介绍,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如果是外商投资企业,则要符合相关出资规定。

  因此,只要是符合规定,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存在差异在法律上没有问题,但如果涉及上市,则应该要足额缴纳出资,在上市前把注册资本缴足就没有问题。如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缴纳期限,首先要把注册资本缴足,再取得工商部门的合规证明,律师发表个不构成上市障碍的意见即可。

分享:

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