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6日
|
中新网6月15日电 台湾《今周刊》756期刊文说,郭台铭没说出口的那些秘密背后,早已做了长远的布局,只是很多时候他只能做、不能说,诚如他一再提及,“现在投入的都是无形资本财,短期内可能看不见效益,但长期会贡献出来。”
文章摘编如下:
过去一年,鸿海集团坏消息连连,让电子代工皇帝郭台铭遭逢一生最大的挑战。面对成本垫高、利润缩水,股价又频频下滑等窘境,他能有什么绝招,可以带领鸿海重返荣耀?
郭台铭承诺
鸿海一年要增加一个台积电的营业额
六十岁,人称耳顺、花甲之年。掌管百万鸿海大军的郭台铭,即便膝下儿孙成群,他仍选择亲上火线再拼二十年。
三、五小时的股东会,加上与媒体座谈,今年的鸿海股东会整整开了七小时,郭台铭还临时起意地带逾五十位中外媒体,破例参观鸿海发展云端的第一线。
七个小时里,他说话数度激动拍桌,任何数字、计划都从脑中记忆里信手拈来。鸿海的五年计划跃然纸上,“今年是准备年,从2012年到2016年,鸿海营收每年最少要成长15%,若以营收三兆元来算,至少每年营收要多增加4500亿元。”郭台铭的承诺,几乎等同于一年要增加一个台积电的营业额。
随着后PC时代的来临,NB(笔记型计算机)爆发性成长的年代已经结束,NB代工厂毛利率不断压缩,产业里的人都明白,谁也不可能靠着代工单一产品就存活,以前吃不到肉就啃骨头,但现在的NB产业连骨头都没得啃,所以全球第二大EMS(电子制造服务)厂伟创力(Flextronics)退出了。然而,郭台铭话中听不到一丝焦虑。!
以前的鸿海集团宛如是艘航空母舰,从五年前的八个事业群,到今日已有十三个事业群(包含奇美电),靠着不断购并壮大,郭台铭很清楚,过去他为了维持每年营收30%成长的目标,他得替这艘航空母舰添上新巡洋舰,所以他买“国碁”、普立尔、建汉、统宝、奇美电,就为了让鸿海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更强。
但随着鸿海代工产品触角广布,战线愈拉愈长,加上抗鸿大军进逼威胁,强调巩固领导中心与火力集中化的航空母舰战略,已经到了非得调整不可的关头。
新第七舰队时代来临
鸿海反扑 重新部署抵制抗鸿大军
就像《孙子兵法》:“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抗鸿大军兵临城下,敌人兵强将悍、阵势又严整,郭台铭盘算着要反转情势,就得先拿下敌人最在乎的市场。答案就是云端计算、智能型手机、触控面板与光学镜头。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过去鸿海大量向宸鸿采购触控面板,但当鸿海反过头来咬这块肥肉时,“宸鸿很明白,所以他们得先发制人,达虹的购并案就是这样来的。”业界人士观察,宸鸿为了要力巩触控面板龙头的地位,他得掌控更多touch sensor(触控传感器),买下达虹,一来拉开与胜华的差距,二来还能与抗鸿大军的龙头友达有更多合作。
这样的趋势,郭台铭怎么会看不出来?只是,鸿海这艘航空母舰要转向,如同巨象翻身,耗时又费力。郭台铭思考的,就是把鸿海这艘航母,重新整编、加强授权,改造成一支更灵活骁勇,从空中甚至是水底都可以分进合击,提升集团整体作战火力的“第七舰队”!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郭台铭的任务是壮大鸿海帝国,那么,接下来二十年,郭台铭的首要任务就是,替鸿海找出永续经营的营运模式,从深陷在代工毛利不断减损的泥淖中挣脱出来。
所以,他必须改变作法。
郭台铭先是在去年大陆工资上涨前,把所有事业群的总经理都召回深圳龙华厂大本营,拟定鸿海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其中,西移只是外界从地理位置上最显着的观察点,重要的是,他要每个事业群都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且是分散在大陆各地。
于是,山东烟台成了消费电子产品事业群(CCPBG)总经理戴正吴,替索尼、任天堂代工生产的最重要基地;富士康国际(FIH)的手机代工,则依傍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客户身旁,从北京到天津之间的“廊坊厂区”,成了FIH的新据点;至于鸿海的起家根本,生产模具的鸿超准事业群(SHZBG),则由该事业群总经理徐牧基固守在郭台铭老家山西晋城。
一个个据点串起鸿海新版图,从过去偏安深圳龙华,到现在散布全中国。“我们的生产据点是分散,可是我们的管理更聚焦,不用担心员工的社会机能后,我们的主管才能更专注在本业。”郭台铭替鸿海的分散管理,下了一个新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