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从牛肉膏到染色馒头,再到近期“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保险专家的建议是,除严控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挑选合格供应商、加强事前检验外,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强制制度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投保率不足10%
面对近期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开始关注起包装袋上“无添加剂”等字眼,但却极少留意过“本产品由某保险公司承保”这样的标识。食品安全责任险,不仅仅被消费者所忽视,同样也没有在食品行业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指因被保险人生产或销售的食品存在缺陷,导致使用者或第三者人身伤害、疾病、死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在约定的保险责任及赔偿限额内给予赔偿的一种保险产品。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适用范围较广,可以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所有环节,还可以适用于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和街头食品等监管薄弱环节。该险种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往往是食品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一旦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赔付,受损害人群的救治问题就会得到及时保障。
事实上,在国外市场,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相关食品是否合格的标志之一,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道“特别”过滤环节。这是因为,保险公司核保人员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提交的保险购买申请,有着严格的审核程序,对于食品企业的安全认证体系非常健全,与行政性食品安全检查体系相比较,保险公司更看重食品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国际规范,特别是可能对公众造成危害的细节,更是核保把关的重点。
不过,尽管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国内不是一个新产品,但是相关企业的投保率却非常低。苏黎世保险公司保险产品负责人柴轶波告诉记者,“目前相关企业的投保率还不足10%。”这是因为,一方面,许多食品加工和生产经营企业抱着侥幸心理,不愿为投保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没有意识到通过责任保险这种手段,可以分散和转移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并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因发生重大事故而导致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从牛肉膏到染色馒头,再到近期“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保险专家的建议是,除严控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挑选合格供应商、加强事前检验外,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强制制度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投保率不足10%
面对近期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开始关注起包装袋上“无添加剂”等字眼,但却极少留意过“本产品由某保险公司承保”这样的标识。食品安全责任险,不仅仅被消费者所忽视,同样也没有在食品行业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指因被保险人生产或销售的食品存在缺陷,导致使用者或第三者人身伤害、疾病、死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在约定的保险责任及赔偿限额内给予赔偿的一种保险产品。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适用范围较广,可以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所有环节,还可以适用于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和街头食品等监管薄弱环节。该险种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往往是食品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一旦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赔付,受损害人群的救治问题就会得到及时保障。
事实上,在国外市场,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相关食品是否合格的标志之一,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道“特别”过滤环节。这是因为,保险公司核保人员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提交的保险购买申请,有着严格的审核程序,对于食品企业的安全认证体系非常健全,与行政性食品安全检查体系相比较,保险公司更看重食品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国际规范,特别是可能对公众造成危害的细节,更是核保把关的重点。
不过,尽管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国内不是一个新产品,但是相关企业的投保率却非常低。苏黎世保险公司保险产品负责人柴轶波告诉记者,“目前相关企业的投保率还不足10%。”这是因为,一方面,许多食品加工和生产经营企业抱着侥幸心理,不愿为投保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没有意识到通过责任保险这种手段,可以分散和转移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并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因发生重大事故而导致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