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牛娟娟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我第一次见到外汇券是1984年,去青岛看我姐,姐夫一高兴,给了我5元和6元外汇券,这可把我给乐坏了。要知道当时能拿到外汇券真是不容易呢,大家都想用外汇券买点儿紧俏商品。我就赶紧跑到中山路老友谊商场,因为钱不多,最后买了半斤装的小瓶茅台酒,至今还舍不得喝,家里柜子里存着的就是。”夏日的一个午后,在改造后的四合院里,老王记忆犹新地给记者回忆着第一次使用外汇券的情景。
说起外汇券以及外汇券引发的生活记忆,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并不陌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市场供应还非常紧张,国内居民的日常用品还在实行定量供应。来华交流访问的外国人、归国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不断增多,为满足他们在华生活工作的需要,我国兴建了一批宾馆和商店。由于当时国内禁止外币流通,为了便于他们在这些场所购物、消费,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这就是大家说的外汇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离开中国大陆时,他们可以选择再将外汇券换回美元。
不久前,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当时有外国专家形象地形容外汇券的“分量”——外汇券是特权货币,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特别是一些想出国留学或探亲的人,尤其需要外汇券来换美元。
在外汇管制还很严格的当年,这也使得“黄牛”们在外汇市场上相当活跃。倒卖外汇券的“黄牛”曾是各个中国银行营业网点前和外贸商店前独特的风景线。外汇券行情一路走俏,黑市的兑换价格往往高出同等面值人民币20%以上。直到多年以后,“黄牛”的形象依然常常出没于人们的记忆中,上海人习惯把他们叫成“打桩模子”。周立波就在他的海派清口中绘声绘色地表演过“打桩模子”。
从1980年4月1日我国开始发行外汇券,到1993年12月29日国家宣布从1994年元旦开始停止发行外汇券,外汇券在中国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时点”。当记者问起当时的情景,老王回忆说:“我还记得1993年12月的最后那两天,北京各大外贸商店都出现抢购潮,就是因为国家宣布要停止发行外汇券。尽管通告说现存的外汇券仍然可以暂时流通,有外汇券的人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越快花完越安心。听朋友说,那几天友谊商店的货架几乎被搬空,不少外贸商店这一天的营业额比平时多了数倍、数十倍。”
的确,外汇券从降生之初到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折射出了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发展。从1980年4月1日开始发行外汇券,到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最终退出市场,15年间,我国实行了独特的双货币制度——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同时,1994年以前,我国的汇率制度也是双轨的,直到1994年1月1日,这一双轨制度被废除。在双轨制废除以前,个人可以用外汇券按官方汇率换美元等货币,但如果人们手里只有人民币,那么他们换美元的需求很难通过正常渠道满足。在央行宣布1994年汇率并轨、停止发行外汇券后,大陆居民仍然没有官方渠道去购买美元。而随着人们对美元的需求越来越高,“黄牛”们把他们的吆喝从“要外汇券不?”改成了“要美元吗?”……
1998年我国开始逐渐放开个人购汇,情况有所改变。当年,国家外管局规定个人因私出境一次可购汇2000美元。2003年9月,这一额度提高到个人因私出境6个月以内为3000美元,6个月以上为5000美元。2005年8月,个人购汇额度再次分别被提升到5000美元和8000美元。直到2006年5月1日,中国实施了年度购汇管理制度,居民每年可购买2万美元等值外汇。这一额度又在2007年2月1日提高到5万美元。
从2000美元、5000美元、8000美元、2万美元到5万美元,数字串出了近年来我国国家个人购汇政策的演变历程,而个人换汇政策的渐渐“松绑”,体现的是外汇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我国市场观念的逐步增强。
实际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人民币经常项目分步实现了可兑换,而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逐步提高,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市场化。改革开放之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由官方确定,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只作为核算工具。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外汇留成制度的实行,开展外汇调剂业务,形成官定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转向由市场决定。2005年7月,进一步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与此同时,外汇市场建立并获得长足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外汇零售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相结合,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相补充,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类型外汇交易工具的市场体系。中国的外汇储备从1950年的1.57亿美元增加到2.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对于目前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专家表示,这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体现了对国际社会的高度负责。未来,我国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用汇、购汇,还是保留外汇、结汇都是非常方便的。而今天的人民币,不仅稳步走出了国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金融市场交易货币的职能正在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不久前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扩大人民币境外结算和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的目标。
国家外汇局在不久前公布的年报中表示,下一阶段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着重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充分发挥汇率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配置外汇资源的作用。
无疑,中国外汇体制改革还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然而,从外汇券说到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历程,还是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谈笑间,老王搬出了自己的“宝贝”——一张张印制精美、色泽鲜丽的外汇券,无论面值大小,其背面均为中英文对照的“本券的元与人民币元等值;本券只限在中国境内指定的范围使用;不得挂失”。它们带着时代的印记,真实地展示着历史的进程。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