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原本属于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在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迅速提升的背后,越来越背离决策者当初的制度设计初衷。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到农村商业银行,再到农商银行,“农”字还在,却日益沦为“花瓶”,其背后是农商行由来已久的定位尴尬。
很少有人发现,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现实是:部分农商行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占比,丝毫不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
目前获得的数据显示,国内规模靠前的两家大型农商行——上海农商行与广州农商行,其开发贷占全部贷款和垫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1.40%和24.44%。其中,正在高调筹备上市的广州农商行开发贷规模在2010年翻番,占该行对公贷款的比例接近1/3。
国内总资产最大的农商行北京农商行暂未披露2010年的最新情况,不过该行2009年年报显示,当年底其开发贷余额达230.55亿元,占比18.88%,甚至高于同城的北京银行。
农商行开发贷占比过高,“很大程度上是公司业务起步较晚的结果”。某银行管理人士表示,作为后来者,农商行和邮储银行等存贷比压力较小,往往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积极介入公司贷款。
“房贷收益普遍偏高,尤其是开发贷,还是充满诱惑的。”上述人士直言,“在楼市调控、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开发商给出的价格高很多。”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