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王刚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8日
房地产投机引发银行挤兑潮
今年年初,韩国三和储蓄银行宣布停业,随即引发了韩国民众的挤兑风潮。随后事态的发展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谁也没想到该储蓄银行的倒闭会引发韩国新一轮金融风暴。不久后的2月17日,有“全国最大储蓄银行”之称的釜山储蓄银行也因为负债超过资产且现金不足被勒令停业6个月。仅过两天,又有4家储蓄银行因存在各种问题而被停业。截至5月底,共有8家储蓄银行暂停营业。
据韩国媒体报道,这次多家储蓄银行之所以被勒令停业,它们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现金流不足。究其原因,很主要一点是韩国房地产市场近两年持续低迷及银行内部管理混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拉动经济增长,韩国政府放宽了房地产政策,此举虽然成功搞活了韩国房地产市场,但却助长了房地产投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随着近年来韩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冷却,储蓄银行参与的各类风险性较高的房地产项目纷纷成为坏账,最终导致这些储蓄银行因经营不善和现金不足而关门了事。
事实上,韩国的储蓄银行本身即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在韩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下钱庄和高利贷等民间放贷行为一直存在。1997年外汇危机以后,当时的韩国政府大幅放宽了对金融机构的各种限制。随着各种民间互助金融机构被纳入政府监管范围,2001年更名为“相互储蓄银行”,2009年更名为“储蓄银行”。目前韩国共有105家储蓄银行,但大多规模较小,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其资产总量只占韩国金融资产的3%左右。釜山储蓄银行号称“韩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储蓄银行”,其旗下拥有的资产也仅有3.74万亿韩元(34亿美元)。
但储蓄银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规银行,其贷款条件非常宽松,经常是一个电话就可以获得上限为5000万韩元的贷款。由于储蓄银行的贷款利率很高(通常每年高达50%,类似于高利贷),因此对储户的利息回报也较高,一般可以达到每年8%的利息回报,因此很多地方的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愿意把自己的钱存入这种并不正规的金融机构,希望获得高利息收入。
储蓄银行倒闭风潮出现后,很多韩国民众措手不及,由于每人最多获得5000万韩元的还款,因此很多人损失惨重,有不少老年人和家庭妇女面对媒体泪流满面,后悔不迭。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单是釜山储蓄银行一家倒闭,就给其旗下的3万多储户造成7亿韩元以上的损失。目前,韩国政府为了收拾这8家倒闭储蓄银行的残局,已经投入10万亿韩元,预计后续可能还有资金继续投入。
多名高官涉案连环腐败惊心
在这些银行宣布倒闭后,韩国司法部门随即介入调查,而随后爆出的各种黑幕也越揭越多,简直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据韩国金融监督院4月25日透露,釜山储蓄银行在临时停业(2月17日)之前的2月15日和16日,分别被提取了190亿韩元和185亿韩元的巨额存款。金融监督院认为,这两笔钱大多是该银行内部职员和各种“相关人士”等200多人的钱,是这些人提前得知银行即将被监管部门勒令停业的消息后,“先下手为强”提前取走的,这些人中甚至包括现政府内部的高官。对此有韩国媒体评论认为,金融机构的职员应该比任何职业都更要恪守职业道德的底线,但他们无视储户利益只顾自己的行为简直就是“船长抛弃旅客抢先逃命”。
不断爆出的丑闻中,还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官员向储蓄银行要求非法贷款并徇私舞弊的行为。根据韩国大检察厅5月30日表示,韩国金融监督院副局级官员李某已经被捕,原因是向釜山储蓄银行提出向自己不符和条件的侄子进行贷款的要求,随后釜山储蓄银行未经过风险评估就向其发放了高达3亿2100万韩元的无担保贷款。此外,李某从2006年至2010年间,每逢节日都会收到釜山储蓄银行的200万韩元现金,总共非法收入达到1800万韩元。李某对釜山储蓄银行也投桃报李,在2009年2月至3月的釜山储蓄银行部门检查中故意隐瞒了大股东的非法行为,并给该银行提供假回答证书。
其实收受釜山储蓄银行贿赂的大有人在。根据韩国大检察厅中央搜查部6月7日公布的资料,釜山储蓄银行行长和副董事长在最近5年的春节和中秋节期间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向金融委员会金融情报分析院院长金光洙提供了共2000万韩元的贿金。此外,在金光洙担任金融委员会金融服务局局长期间,釜山储蓄银行干部还亲自访问金光洙的家,再次提供了2000万韩元的贿金。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