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融资平台上演资产腾挪 还款压力下违约风险蔓延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4日

    [导读]平台贷款转移腾挪之风渐起,波及城投债信用风险遭遇考验,平台公司风险化解之路充满新的风险

□ 财新《新世纪》记者 张宇哲 田林 | 文

“总说狼来了,这次狼真的来了。”一位债券市场投资人士如是感慨云南公路平台违约风波对市场的震撼(参见本刊2011年第25期封面报道“违约开始了?”)。该案如同捅破一层窗户纸,政府信用以及平台公司的偿债能力受到业内高度关注:接下来,还会有多少?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地方融资平台中可能为最优质的一块业务——城投债开始出现明显倾向:转移优质资产。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10万亿元左右。而城投债的总额则因口径难以统一而没有准确数据,“顶多几千亿。”一位债市人士认为,城投债本来属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最透明、还债能力较有保障的一块,因为发债的融资平台债务规模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40%的严格限制。但正因如此,当发债融资平台额度用尽,开始出现核心资产被挪走,注入地方政府的新平台,以供贷款和发新债之用。

川高速就是有此类行径、未尽公告事宜的典型(参见本刊2011年第17期“川高速城投债杯中风暴”)。5月31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对川高速处警告和注销其剩余10亿元发债额度的处罚,并且处罚其半年不得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申请发行债券融资工具,同时对主承销商浦发银行停止其承销资格三周。这是该协会成立三年来,对会员开出的最为严厉的惩罚。

但此类做法已然在市场上蔓延。来自债市多位人士的消息称,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酝酿此类行动。而2010年底暴露的“10广州建投债”的核心资产划出事件,以及2010年注入资产迟迟未过户的“10华靖债”事件等,至今,作为审批部门的发改委仍未对两家发行企业及主承销商有任何处罚措施。

“城投债也开始出现违约苗头了,虽然还没有引发抛售,但近期新发的城投债机构购买的意愿降低,大家在继续观望局势是否会进一步恶化。”前述债市投资人士表示。

“当前城投债每年付一两亿元的利息问题不大,地方政府从当地的国企还能借出来,地方平台贷款在今年底将迎第一波还款高峰,那是债市和银行风险最大的时候。”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届时腹背受压,解决平台问题的希望还能寄托何处?

上海惊弓

面对各种重组游戏,机构投资者已如惊弓之鸟。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申虹公司)贷款重组的消息甫出,债市的市场人士纷纷梳理自己投资的上海城投债,叫苦不迭。

很难想象,这是在公认的地方财政情况最好的上海。

上海一家城投公司负责银行融资的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新近上海几家平台公司部分贷款出现逾期,要求展期或转为固定资产贷款,于是银行找到银监会求助。“现在缓解问题的方法是移出,即与政府、银监会签署三方协议,将原本的平台贷款转移成一般性公司贷款。”

6月2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称上海市各级政府性债务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总体情况良好,运行正常,银行贷款还本付息情况正常。对于香港《信报》最先报道有关公司将流动资金贷款转为固定资产贷款,他称这属于正常的业务调整。《信报》29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上海市政府辖下一家从事地产及公路建设的城市投资公司,从本月开始无法偿还银行流动贷款,并要求银行延期及转为固定资产贷款,变相拖债。

这家公司就是负责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申虹公司,被曝将大量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项目建设,存在短贷长投的期限错配问题。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6月28日,在银监局协调下,上海主要的银行针对申虹公司组建了期限更长的银团贷款。在从旧贷款到期、银团贷款尚未发放的期间,导致了部分贷款逾期。

前述城投公司人士表示,将流动贷款转为固定资产贷款是应急之策,将平台贷款转移成一般性公司贷款,突破监管障碍,即“移出”,才是银行和平台公司希望做到的。

但“移出”有条件。一家国有大行广东分行放款审核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6月中银监会下文,在6月末前签订贷款合同的符合集体“移出”的平台公司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全覆盖,二是定性一致,三是政府、银监会、银行签署三方协议。且由牵头行发起,所有贷款行共同参与,并遵循属地原则。而对于6月末后再签署贷款合同的公司,可以逐一退出。对于条件不符合银监会要求的平台公司,实际上还有其他变通方式获得贷款,比如,几大行将风险共摊。

该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举例称,近日遇到难题,广东省有一融资平台公司,不能满足银监会的移出条件,但省政府却召开了会议,要求广东省的几大银行支持该公司予以贷款支持。于是,该行风险管理部批复,放款条件“必须以其他行放款为前提”。

一家股份制银行副行长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该行刚刚把2009年在内蒙古贷出的50亿元平台贷款改成一般公司贷款。

云南方面的知情人士透露,政府还在想方设法,让贷款千亿的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现“项目自身现金流可完全覆盖本息还款”,将融资平台贷款转为一般公司贷款,以获银行持续的资金支持。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责任编辑:张宇哲 田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