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金融观察 >> 正文内容

负利率时代下的博弈之战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袁一丹 汤蓉 周善汉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7日

    7月初,市民袁仕霖看到国家统计局于6月14日公布的数据时“惊呆了”:这份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5%,创出34个月来新高。同时我国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负利率格局依旧延续,未见明显缓解——略懂理财常识的袁仕霖意识到,他存在银行的血汗钱注定缩水。

    事实上,年初以来形成的居民银行存款利率为负的局面就进一步固化,许多保守的投资者观望中期待这一现象有所改观,然而事与愿违。而与此同时,一场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博弈战也正在加剧。

    储户资金“搬家”

    “我考虑走其他投资渠道了”,7月5日,赣州某国企退休职工袁仕霖来八一四大道的一家银行营业网点,准备将自己存于银行的部分存款取出,“改变理财方式”。7月初从报纸上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后,这位年逾花甲的袁先生就给在深圳工作的儿子打电话,询问儿子可否把部分存款拿出做其他投资。

    袁仕霖的这笔资金很快找到了下家,在一家黄金交易公司的建议下,他把这笔钱投入了日趋见长的黄金市场。尽管袁仕霖深知黄金市场有风险,但他觉得“总比眼巴巴地看着存在银行的钱被‘吞噬’好”。

    然而,一方面是存款者从银行转移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却是银行资金的严重匮乏。一位不愿具名的某银行中层向记者证实,近期他们确实“领到了存款任务”。进入6月以来,记者亦收到多条来自本地或外地银行的短信,大致意思是以奖励的形式来吸纳存款。而近段时间以来,更有外地媒体曝出,上月末部分银行“导演”出暂停转账业务、100万元存一天利息3000元等一出出故事。

    “存一万少两百”

    为何会出现上述局面?不妨再把目光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组数据上。

    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5%,创出34个月来新高。同时,我国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尽管央行去年以来已累计四次上调利率共计100个基点,但当前居民存款负利率状况并未出现明显缓解。根据物价指数与存款利率的最新差距,当前负利率程度已达225个基点。一个广为流传的例子是,假定一位居民在银行存款一万元,一年之后,其账户财产将有200多元的实际损失。

    尽管普遍的投资者对宏观的数据并不了解,但这个“存一万少两百”的例子却让人心惊胆战。赣州一家投资公司的王姓负责人分析,负利率的持续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中低收入居民的财富。目前,在没有更多财力投资高额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将积蓄存入银行仍是我国很多中低收入居民的唯一选择,如今日益扩大的负利率正让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手中的财富不断贬值。

    事实上,负利率现象并非最近才发生。记者注意到,最近十年来,我国曾三次出现过长期负利率现象。其中2004年、2007年前后两次负利率时间均超过20个月,目前负利率持续时间也已达到16个月之久。

    多样理财度过难关

    记者近期受邀参加了赣州多家金融投资公司举办的“理财知识讲座”,而实际上这些“讲座”多为推介自家公司的理财产品。某投资公司的销售人员直言,近段时期他们的业务“明显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在无法投资房地产、股市低迷、银行存款得不到收益的情况下,越来越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居民开始选择多样化的理财方式,这期间,短期理财产品、借力民间金融更受追捧。而中国建设银行赣州分行的一位吉姓理财师建议,市民理财时可更倾向于中短期产品。他进一步解释说,对于普通工薪阶层,可以选择基金定投,金额控制在每月工资总额的1/3。基金定投不能只锁定一只基金,最好是两只到两只以上;年限最好在3年以上。

    理财师提醒,针对目前的特殊情况,市民一定要做好资产的配置,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如果要实现资金的长期增值,也可以选择与银行利率挂钩的保险产品,也就是“息涨随涨”的保险产品,比如分红险、万能险等。但是,对于如何走出负利率困局,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理财师们均表示 “这考验着调控部门的智慧”。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